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致富 详情
特色种植“钱”景好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王田
  • 2019-08-01 17:55:02

编者按: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地依据当地独有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内蒙古的科左中旗原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步缩减玉米种植,增加血麦种植,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重庆金冬茄示范种植基地的“超级茄子”亩产达到8万斤,并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南疆地区依靠充足的日照种植万寿菊,为10万余人提供了采花就业。如今特色种植已经成为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内蒙古:血麦增加地方经济造血功能

王晓飞  张启民  记者 王蔚萍

七月中旬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左中旗胜利乡血麦收获期,记者在胜利乡万亩血麦基地目睹了血麦收割的壮观场景,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驶进无边的麦田,一排农用车等在地头,随时将收下的血麦运回村里晾晒。

这里种植的血麦学名是“秦黑1号”,从外观看,血麦麦芒特长,麦穗精干,麦粒表皮呈红褐色。从品质上讲,血麦富含铁、锌等营养物质,血麦中铁、锌的含量分别是普通小麦的19倍和4倍。还具有低钠、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市场价每斤十元以上。

换血——血麦取代玉米 建成特色基地

在科左中旗原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正在麦田忙碌的理事长钱京生,他手抚麦穗给我们介绍了血麦来到胜利乡的经过。胜利乡以前主要种玉米,但近些年玉米价格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减缓了经济发展速度。2015年,钱京生牵头成立了原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他立志寻找一种特色作物,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建立特色基地形成品牌效应。带着这种想法,钱京生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他在研发人何一哲教授手里拿到了血麦原种,回来在20亩地里试种,从此血麦在胜利乡生根抽穗。今年原生合作社在胜利乡谢家窑、套格吐套布、胜利三个村流转土地5800亩,集中连片打造高效节水血麦种植基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种植血麦共计1.02万亩。亩效益较种植玉米增加900多元。

目前,合作社生产的血麦面粉已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订单量不断扩大,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北京、大连、山东、浙江等地。下一步,钱京生打算进一步缩减玉米,增加血麦种植,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补血——吃了保健 种了赚钱

打开淘宝搜索血麦面粉,产自胜利乡的“小村谷香血麦面粉价格是每袋800克,28.8元。包装袋右上角写着“补血圣品,麦城黄金”字样。钱京生告诉记者:“现在人们重视保健,血麦面粉对需要补血人群很有帮助。”他还简单介绍了血麦面粉的加工工艺,血麦收获后要自然风干,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1-3个月的醒麦时间,经过这个环节,麦子里的微量元素趋于稳定,面粉质量进一步提高。

不仅能为消费者补血,血麦更能给农民补收入之“血”。马红是胜利乡谢家窑村村民,也是第一批血麦种植户,她告诉记者,起初她从合作社引进血麦品种试种了六七亩,没想到当年一亩地净剩3000元。后来她家逐年增加血麦亩数,今年种了40多亩。“为了图省心,我和合作社签了订单,收完麦子全部卖给合作社,跟着合作社增收有保障。”马红轻快地说。

在马红这样的示范户影响下,胜利乡血麦种植面积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加大,由最初的几十亩增加到如今的万余亩,不少农民看好血麦,离谢家窑村不远的张家窑村民孙敬国也在自家地里试种了两亩,他说:“第一年种,收成不错,照这个效益,以后也种血麦。”除了种血麦,到合作社加工厂做工也能挣到一笔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胜利乡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血麦年收入195万元。

造血——增加种植比重 提升产业实力

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血麦规模种植,有效带动农民和贫困户实现增收,在这方面胜利乡党委书记李延来心中揣着一本账:农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基地干活还有一份收入,合作社带动全乡种植血麦,免费为358户贫困户和17户残疾户提供血麦种子并签订回收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兜底回收,贫困户残疾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血麦收割后,二茬可种白菜、胡萝卜等蔬菜作物,综合效益是种植玉米的2-3倍。

“一粒血麦引发了胜利乡种植方式、经营理念、产业体系等一系列变革,如今,依托原生合作社带动,胜利乡大力发展以血麦为龙头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今年,全旗春小麦种植16500亩左右,其中一万亩为血麦,‘血麦之乡’声名鹊起,血麦对科左中旗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梅园雪介绍了血麦在全旗种植业的地位和比重。

科左中旗位于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交界处,这里水流丰富,土壤肥沃,雨热同季,非常适合小麦等作物生长。血麦是特色优质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农民看到了血麦的广阔商机,种植积极性空前提高。在此背景下,科左中旗制订并实施3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工程,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全旗600万亩耕地调整为300万亩高效节水粮食功能区,100万亩经济林、100万亩饲草料基地和10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去年,全旗玉米与特色作物、饲草料比例已由2017年的70:23:7调整为66:24:10。今年这一比例将更加合理,血麦对地方经济的造血功能也将进一步显现。

重庆: “超级茄子”亩产可达8万斤

黎昭 李扬 记者 邓俐

超级茄子,亩产8万斤,是本地茄子的4倍;单个重达2斤,是本地茄子的2倍;采摘期长达9个月,是本地茄子的3倍;保质期10天,是本地茄子的2倍多;皮薄肉嫩、质地细腻、口感好……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重庆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的金冬茄重庆示范种植基地,立即被基地里整齐排列的15个大棚所吸引。“记者同志,这就是我种植‘超级茄子’的地方。”金冬茄重庆示范种植基地负责人刘刚笑着说。

“我清楚记得,去年6月18号中午,我在耍手机,突然手机上就弹出了一条崔奇牌‘超级茄子’的新闻,我就点进去看了。”刘刚说,自己一直都在搞农业,平时也经常用手机浏览农业方面的信息,应该是网络大数据根据自己平时的浏览痕迹,通过筛选,自动弹出了“超级茄子”的新闻。

“我点进去一看,发现这种茄子的亩产居然达到了8万斤,远远超过了本地茄子,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刘刚回忆说,我当时就深深地被这种茄子吸引住了,恨不得马上就飞到山东去,亲眼看看这种亩产8万斤、单个重达2斤的“超级茄子”。

第二天,刘刚就买了飞机票,飞到了青岛,最终找到了位于莱西市沽河街道的黑岚埠茄子基地,见到了远近闻名的“茄子大王”,他就是“崔奇果蔬”农业合作社社长崔奇。

“见到崔奇后,我就向他讲明了来意,崔奇当即表示,愿意为我提供苗子和技术支持。”刘刚说。

“我们那里是南方,温度、土壤这些是否符合‘超级茄子’的生长条件呢?”针对刘刚的疑惑,崔奇说,放心,没问题。

原来,“超级茄子”是由长白山野生茄子与家用茄子嫁接而来,具有极强的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光泽度好、条子长,管理简单。

但是,刘刚还是有点担心,他在崔奇那里学习了1个多月的超级茄子种植技术,期间还多次往返山东和重庆两地,采集土壤,并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看土壤是否真的适合“超级茄子”的生长。检查结果显示,潼南本地的土壤条件符合“超级茄子”的生长所需。于是,刘刚选择了在位于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太安镇罐坝村进行试种。

“由于是进行试种,前期只流转了10亩土地,建了15个大棚,每个大棚在8分地左右。”刘刚说,目前“超级茄子”已经成熟,并进行了3次采摘,产量和预期的一样。

“超级茄子”生长期长,可达11个月,挂果期可达9个月;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解决了因气温、季节变化造成冬、春季节市场缺茄供应的问题;生长快,根系发达,种苗定植45天左右开始开花挂果,两个月开始采摘;茄根伸展半径可达1米,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植株高可达2米,是普通茄株高的2-3倍;挂果特别多,个头大、产量高,单株茄子9个月挂果累计可达100多个,单个茄子一般在1斤左右,最大可达2斤,单株茄子年产量可达60多斤;色泽黑亮,茄皮厚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相比传统菜茄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功能,茄肉厚而细嫩,口感爽滑;在自然条件下比普通茄子储存、运输、保鲜时间更长,即便存放超过一周,茄子不会腐烂,也不会影响其口感和品质。

同时,陈刚采用原生态种植,在种植时全部施用经过发酵腐熟的优质内蒙古草原羊粪和有机肥作为肥料,绝不施用化肥、催长激素等,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刘刚说,目前,他是川渝地区唯一一家引进“超级茄子”进行种植、并获得成功的。谈及未来的打算,陈刚指着基地对面的一大块空地说,这块空地有50亩左右,我已经全部流转了,正准备清理出来,用来种植“超级茄子”,明年基地的规模能够达到60亩以上。同时,我也愿意帮助有这方面种植需求的朋友,为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

新疆:种植万寿菊助南疆脱贫

记者 戴军

每年的6-10月,是万寿菊的采摘季。在盛夏季节,记者来到新疆西南边陲莎车县,在田间地头、公路两侧、房前屋后、林果树下到处都盛开着万寿菊花,看到了一片片花的海洋。莎车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缘,总面积9037平方公里。该县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疆地区的日照、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万寿菊,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自2012年开始在南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发展万寿菊订单种植基地,投资2亿元建工厂就地加工。公司董事长卢庆国介绍,莎车万寿菊产业采取“公司+基地+收购站+农户”的订单发展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化连片种植、集约化生产管理,从2015年以来,公司规定万寿菊厂区收购价格以每公斤1.05元统一收购,保障农户增收。

“种万寿菊增收快,订单农业真是好!”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巴格吉格代村村民阿布力米提·赛麦提说,去年他只种了2.5亩万寿菊就挣了5000元。依托万寿菊产业,去年莎车县3万贫困群众像阿布力米提一样走上脱贫致富新路。

据了解,万寿菊花是提取天然色素叶黄素的原料,通过对新鲜万寿菊进行发酵、烘干、造粒、萃取后得到的叶黄素浸膏,再经过后期进一步处理即可得到叶黄素晶体。主要成分为黄体素,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饲料等行业。卢庆国介绍说,目前晨光生物从万寿菊中提取的叶黄素产品远销到南美洲、欧洲及东南亚等部分地区。

产业增收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莎车县政府副县长樊海涛介绍说,今年莎车县万寿菊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长30%,达到了13.8万亩,预计2019年全县可收购万寿菊近40万吨,实现增加值2.6亿元;带动种植户6.3万户,31.5万人,其中贫困户2.9万户,14.5万人。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带动育苗合作社71个,社员3000余人;带动菊花收购合作社70个,解决10万余人采花就业问题。

“万寿菊从5月底开始可采摘一直到10月,每10-15天可采1茬,这期间可采8-10茬,这就是我们的致富花。”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万寿菊,莎车县依盖尔其镇依乃克帕塔村村民阿布都合力力·阿布力克木说,他家7口人,今年种植万寿菊23亩,一个采摘季每亩可收3吨,亩均收益3000元左右。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莎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杰说,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万寿菊单产,从2012年开始,晨光生物公司利用万寿菊提取叶黄素过程中产生的青储液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成液体菊花素活性菌肥,免费提供给万寿菊种植户,平均30公斤/亩,连续四年公司共补贴农民专业肥价值达到了1200万元。

有了晨光公司赊欠的专用肥,减轻万寿菊种植前期的资金压力,农民有了积极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驻莎车县依盖尔其镇依乃克帕塔村第一书记邓东升向记者介绍,该村是深度贫困村,以往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去年1月,通过调研决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万寿菊增收,与莎车县晨光公司联系后得到大力支持和帮助,不但赊欠肥料还全程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晨光公司大力扶持和指导,举全村之力今年种植了2300亩万寿菊,这是莎车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村。仅种植万寿菊一项预计全村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为产业增收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有了晨光公司在技术、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全村农民种植生产积极性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在逐步改变,干部群众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