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农业科技支撑助力来凤凤头姜产业振兴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孙菁
  • 作者:来萱
  • 2019-10-16 15:00:02

“来凤生姜在绿水,绿水生姜在香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香沟村是凤头姜种植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村,村里近1/2的耕地都拿来种姜。不过,村里的种植能手周文华却有些困扰——土传细菌性病害“姜瘟病”威胁着凤头姜的生存,“一病就死一大片,只能靠轮作,种一季水稻或者别的作物,再种一季生姜。但是这样一来,收的稻谷只够自己吃,没什么收益。”

翔凤镇竹坝村的李明鸿是凤头姜种植大户。为了实现连作,李明鸿去山东、河南、贵州等地参观学习,尝试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而此前的耕地由于连作时间长,已经无法种植生姜。无奈之中,他请来大型挖掘机来进行翻土,将表层80厘米的带姜瘟病的土翻下去,然而这种物理方法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田边没有很标准的机耕路,挖机下到田里,本身也是个难题。”李明鸿说。

凤头姜是来凤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来凤县凤头姜年播种面积在2万亩左右,年产量4500多万公斤,年产值约3亿元,是来凤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历史上,凤头姜最大播种面积曾达到近5万亩。然而,10年前,席卷而来的“姜瘟病”使当地生姜种植遭受重创。该病病原青枯菌主要生活在土壤中,而且可在感染的土壤中存活十年之久,生姜一旦感病,没有特效的药剂进行防治,就会出现大面积死亡。

为发展凤头姜产业、保障来凤县乡村振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牵头组建了“凤头姜姜瘟病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专家团队。从种姜消毒/脱毒、土壤消毒、土壤微生物群落重建、姜瘟病监测与预警,到田间遮荫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全过程健康栽培,经过多次试验,团队探索了一套针对凤头姜连作障碍的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得知湖北省农科院有了专门防控姜瘟病的技术,李明鸿率先拿出3亩地进行尝试。效果很明显,七八月份的时候,以前已经无法种植生姜的土地上,竟然长出了一片绿油油的生姜,拔出来的生姜鲜嫩,品相好,而对照田的生姜,叶片发黄,植株稀疏,并且姜块发黄,块茎较小。

听说“姜瘟病”能治了,周文华兴冲冲地拿出了两块连作田做了示范试验。周文华的试验田分隔在马路两边,站在马路上可以明显看出不同:采用省农科院技术的生姜田一片绿油油,而对照田几乎全军覆没。经过测产,试验区平均产量为1459公斤/亩,对照区为501公斤/亩,差异显著。

看到试验田重新种好了凤头姜,曾经对新技术心存抵触的种植户也有了松动。今年,湖北省农科院生物农药中心在来凤县翔凤镇竹坝村、绿水镇香沟村和周家湾村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姜瘟病绿色防控新技术,基本解决姜瘟病导致的生姜连作障碍难题,实现对姜瘟病的有效防控。1-8月累计组织专家下乡3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试验示范,示范总面积达50亩,辐射面积1500亩,带动公司新投入生姜种植80亩,扶持村集体公司4家。

9月初,“凤头姜姜瘟病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与培训”现场会开在了来凤县竹坝村的地头。据了解,为更好地为来凤凤头姜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湖北省农科院已整合生物农药中心、经作所、加工所科技力量,将与来凤县农业农村局一道,从生姜育种选种-土壤管理-姜瘟病防控-生姜加工等多个环节开展系统研究,形成集研发、技术、管理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来萱)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