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重点报道 详情
喇叭吹新风 烩菜融乡情——山西省长治市农村移风易俗见闻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盛洁
  • 作者:柳飞 本报记者 吴晋斌
  • 2019-12-02 17:12:50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南郭村办喜事用“大喇叭”替代鞭炮,为婚礼开支“瘦身”;长子县南小河村用一顿大烩菜替换“流水席”,为婚丧嫁娶打“烊”;襄垣县付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章立制向“大操大办”说“不”……

11月15日,长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等4个方面,提出了规范措施和倡导意见。

长治市委书记孙大军说:“移风易俗不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更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我们就是要破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这关乎市域社会治理,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

由此,一场党委政府倡导、农村农民主导的新时代新风尚在上党革命老区蔚然兴起。

喜庆乐曲瘦身婚事开销

上党区郝家庄乡南郭村是一个逾千人的村庄。前些天,村民秦书兰的儿子原浩结婚,结婚当天的开支不到1万元。亮点之一是,他的喜事用大喇叭取代了鞭炮来助兴。

“以前可不是这样,村里办喜事,大家都在看谁家场面办得大、谁家礼金收得多,现在村里有了统一规定,家家户户一个样,大家就没了攀比心。”秦书兰说。让秦书兰更高兴的是,儿媳妇没有要彩礼,小两口表示自己家业自己创,不给父母添负担。

“村里的喜庆氛围没有减。村里投资6万多元在全村安装了54个音柱,每逢新人结婚,就用播放喜庆音乐的形式取代炮仗,不仅绿色环保,还能为新人节省4000元的燃炮开支。”南郭村党支部书记原晓明说。

在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的大背景下,南郭村最近出台了新规定,婚礼上不摆高价烟,不吃流水席,婚宴从12个菜减到8个,每桌花费控制在300元,在全村推广,比起以前出台类似举措,村民们支持的多,反对的少了。

走到现在,南郭村用了3年。2017年,南郭村推进“煤改气”工程时,村干部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推进环保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家在一起说到现在新人办喜事太铺张浪费,鞭炮、宴席得花不少钱,后来就决定村里办喜事禁止燃放鞭炮,村民们省钱的同时也有利于环保。”原晓明说。这一决定当即遭到了村民的反对。“结婚不放鞭炮,还有什么气氛?”“咱们村又不在禁放鞭炮范围内,凭什么不让放?”

“咱们可以试试哪个效果好。”原晓明说。后来,村里有人结婚,村委就派专人守着大喇叭,在新人出发娶亲和迎亲归来时播放音乐助兴,并决定从村干部及其亲属带头做起。“比下来,大喇叭就替代了鞭炮。也就有了后来投资6万多元建54个音柱,强化气氛,提升村民满意度的举措。”原晓明说。

如今,南郭村村民不仅在娶亲时不燃放鞭炮,在孩子满月、周岁生日等喜事的时候,也都自觉不燃放鞭炮了。

据了解,长治市出台的《意见》在推行婚事新办方面,对彩礼迎亲、宴请随礼等事宜,提出了规范措施和倡导意见。

一顿大烩菜搞定全村白事

长子县大堡头镇南小河村是一个有着240户的村庄。在长子县,“八音会”是一种古老的民族音乐,一般由十余人组成,表演以吹奏为主,俗称“吹戏”,也可坐下来打坐场,最初用于祭天祭地大典和祭祀祖先的演奏,后来逐步普及到民间,民间婚丧嫁娶都要用“八音会”。

“八音会”成为长子县甚至上党地区红白喜事开支的一个重头项目。村民需要花7000元至1万元请乐队,南小河村支“两委”在移风易俗的改革上,以此为切入点,购置两个音箱,将哀乐、上党梆子等录制在U盘上,供出殡使用,既保证了有吹戏的传统,又给村民节省了大笔的费用。

“活着图个穿戴,死了为个棺材。花钱还在其次,能否请上人抬棺材在村里是个有没面子的事情。”村民说。

为了减轻村民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村支“两委”投入1000元,制作了一辆灵车,家属再不用请16人抬棺,省时省力。

村民事委会还协调坟墓占地,规定每个坟墓占地费用不超过1000元,同时规定用吃一顿大烩菜替代“流水席”办事。

为了推进文明办理白事,南小河村支“两委”会在村民离世第一时间,带上两袋白面对离世者家属进行慰问,宣讲文明办理白事事项。

就这样,南小河村用替代的方式,为村里的丧事简办找到了一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好路子。

据介绍,长治市在扭转“厚葬”问题的同时,还不断加大殡葬和祭祀改革力度。《意见》指出,2020年底前长治各县区至少建设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鼓励以村为单位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实行土葬的,应选择荒山瘠地集中安葬,大力推广平地深埋不留坟头、树葬等生态节地绿色安葬。

农村四会理出新风尚

襄垣县夏店镇付村是采煤沉陷治理搬迁村,2014年全村整体入住。入住新房,暖房大摆酒宴是村里多年的传统习俗。

“400多套房子都要暖房,今天上礼明天回礼,即使天天办,一年也办不完。”付村村支“两委”决定以此为契机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

由此,全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走家入户倾听村民想法,最终,付村宣布一律取消暖房。

后来,村支“两委”趁热打铁,把移风易俗事项纳入村规民约内容,成立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重点对红白事办事程序、待客范围、就餐桌数、饭菜烟酒标准等进行规范,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红白事宴请方面,由原来的4顿饭改为1顿,不上菜,只吃大锅饭,每人10元的标准。白事由16人抬丧减少至8人,暖房一律不办,满月、圆锁等仅限于亲戚之间。

2014年,该村投资145万元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红白事办事大厅,内设餐厅、议事厅等场所,灶具、餐具等一应俱全,村民只需交100元卫生费,就能在这里办理红白事,大家再也不用为租场地、桌椅、碗筷,请婚庆公司等繁杂事情费心。

“以前办事还需要自己搭台、自己找地方,现在,婚丧嫁娶都可以在免费使用的红白事办事大厅来办,4顿饭改为只吃1顿饭,伙食费严格控制在每人10元左右,这就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白事方面,取消了16人抬丧,去除了租用灵棚、灵轿等费用,仅此一项能为村民节约开支3500元左右。现在办理红白事比以前要节约开支近万元。”村民任兰先扳起指头算了一笔账。

2019年,付村又把一个废旧活动房屋改建成遗体告别厅,置办了灵车,省去了村民办白事租用灵棚、灵轿等费用,切实为村民提供方便。

如今,喜事形式新、有意义,丧事不操心、少花钱,付村形成了“红白喜事、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据介绍,长治出台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建立推进移风易俗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推动部门协同联动。

“《意见》出台后,我们已经将农村移风易俗纳入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的考核重要指标,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秦志云说。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