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2019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候选 详情
“融”中讲述“三农”美好故事
——记北京凌盛集团董事长于立荣
  • 编辑:暴佳然
  • 2019-12-27 17:00:14

做培训、干工程、投身公益,朝着梦想不断奔跑,直到办嘉年华、丰收节,融合城乡讲出“三农”好故事,于立荣觉得,她的激情、创意和文化底蕴实现了完美融合,人生前所未有地被点燃。

把自我价值融入社会公益

21岁离开哈尔滨到北京打拼,如今已经23年。创业之初,于立荣做旅游培训,之后因为喜欢体育,转而做健身房、操场、体育馆等体育工程。“一天一箱油,每年跑15万公里,基本上把北京大大小小的酒店、学校全跑遍了。”创业期的艰辛现在说来她一语带过。 

微信图片_20191227165709.jpg

打拼10年,创办了凌盛集团,挣的钱多了,于立荣停下来,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不是我要追求的,我的人生到底要什么?爸爸的话点醒了她:“你是过得好了,你看菜市场里还有小孩那么大了不上学,跟着爸妈卖菜,有什么好前程?”

“我有力量和责任帮助更多的人。”2007年,于立荣开始做公益,第1个捐助的是离公司不远的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小学。“当时我觉得特别心酸,70年代出生,我上学的条件已经很苦了,怎么还会有学校条件这样差?”到了学校,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于立荣觉得不可思议。“学校操场凸凹不平露着石头,孩子摔了磕破了怎么办?操场跑道运动器械啥都没有,孩子们唯一的玩乐是丢一个大布包,里面装的棉花露在外边龇牙咧嘴。课桌破破烂烂,桌腿用砖头垫着。”

于立荣给学校资助了15万现金,给孩子们捐了电脑,粉刷了教室,建了新操场,换了新桌椅,还赠送了不少名人字画,一共花了80多万元。

当孩子们围着她说:“谢谢阿姨!谢谢姐姐!”,村民们扭着秧歌感谢她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这种感动比挣钱的感觉要好太多。” 至今,她每年都请心理医生给孩子们辅导心理健康,给他们捐书。

这一发就收不住了,从那年开始,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5%资助教育和公益事业。发起“健康行”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拿出300万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奖学金,帮残疾人实现梦想;成立北京凌盛爱心公益基金会等。至今,投在教育和公益事业上的钱1千余万元。

办展讲述城乡融合“三农”好故事

因为对行业的贡献和多年做公益,于立荣被授予很多头衔,中国好人、全国青年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等。

她多次深入农村,有一次调研,她去了北京农业嘉年华。连续举办的嘉年华遇到了创新发展的瓶颈:来嘉年华的人群身份层次不同,怎么照顾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农耕文化在新时代怎么体现?展会怎样和人产生互动共鸣?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191227165717.jpg

“农业农村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动人故事,需要有人来传播,农业展会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表达方式。我有一种责任感,我得去讲好我国三农发展的故事。”

“嘉年华的客户群体不是单纯的农民和农业工作者,也不是单纯的市民,而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节日。最重要的就是表现祖国强大,农业发展,城乡融合生活怎样美好,怎样对未来充满希望,怎样更加奋发图强的往前走。”

当时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招募总策划,因为提交的策划方案极富创意,她带着自己的公司——北京美好故事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的总策划。

阳春三月,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以“乡村振兴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契合“一带一路”、脱贫攻坚、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盛事,全方位展示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

嘉年华以“讲”“绘”“舞”“走”的形式,把北京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展示给全社会。在“讲出美好故事”中,昌平区驻村第一书记们纷纷登台,讲述他们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还不忘向游客推介特色农产品。在“绘出美好故事”中,组织北京16个区2700个孩子一起参赛,画出“我心中的未来农业”。孩子们的作品被装裱挂在未来科技馆的墙上,受到许多游客的点赞。在“舞出美好故事”中,发动退休的中老年妇女,参与“京津冀地区广场舞大赛”,她们非常热情,拉着彩旗,到处为嘉年华做宣传。在“走出美好故事”中, 联系北京市相关单位工会,在嘉年华组织开展千人快走活动,打响了农业嘉年华的品牌。

她还特别策划设立了“携手助梦,共同富裕”馆,邀请北京市对口扶贫的7个省免费参展,销售他们的农产品,推介旅游线路。每天的线下客流量达120万人次,游客们来到嘉年华都要买些扶贫农产品回去。

大爱嘉年华、欢乐嘉年华、绿色嘉年华、科技嘉年华,这场农业盛会紧扣新时代的主题,讲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充满希望,城乡不同人群共同加入,共同参与,刷新了嘉年华的一个新高度。

创意融入爱文化、家文化、感恩文化

农业嘉年华的成功亮相,让于立荣找到了自己发挥才干新的舞台。因此,她踊跃报名,并如愿以偿成为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主会场的总策划。

“农民多不容易,没有农民我们咋能吃上饭,没有科研工作者,我们怎么能满足温饱奔小康?没有越来越强大的祖国,怎么有我们现在城乡人民好生活?我理解丰收节应该传递的是情感诉求,是爱的文化、家的文化、感恩的文化,社会各界都应该参与进这种同喜同乐的氛围。”

微信图片_20191227165721.jpg

为了把这些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进节庆里,她走了一个个村,去寻找、去感受,一口井,一棵树,一段故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对节会的每个物件、每个景观、每个活动环节,都精心琢磨,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礼赞丰收 致敬农民 祝福祖国”的主题融合了今年万民同乐的几件大事。350亩农田大地景观、热火朝天的稻谷收割、旧照片铺就的时光隧道、农业科技展大集、香甜诱人的平谷桃、酸甜可口的昌平猕猴桃……北京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的一幕幕场景,让游客真实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唤醒了心底的记忆和乡愁,真心认同祖国的强盛农业的成就,油然而生自豪感和奋进的动力。

主会场的时光隧道,是她的得意作品。为了把70年的成果展示得别具一格,于立荣四处搜集老照片,用旧胶卷铺设了一条时光隧道,穿行其中,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辉煌成就历历在目。还设置了70个展区,请顺鑫、阿里巴巴等70家企业晒丰收,设计了农业设备展、农业科技展两个丰收成果大集,晒成果的同时,鼓励大家一起收割丰收、分享快乐。

“未来,我会继续通过办展等途径,讲好农业的品牌故事、丰收故事、绿色故事、科技故事,讲好农业人、扶贫人的奉献故事。”于立荣的激情和创意还在不断迸发,就如同我国三农的发展创新还在不断延续。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