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实施“雁归工程” 回引优秀人才当“村官”
2020-01-17 10:31 来源:

本网讯 近年来,乐陵市深入实施“雁归工程”,大力回引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队伍,着力健全“引得回、留得住、用得好”工作链条,有效破解村干部选人难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微信图片_20200117101917.jpg

▲1月7日,德州市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恳谈会在北京召开

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确保“引得回”

一是健全组织“引”。深入实施“风筝工程”,按照“易于集中、方便灵活、多重有效”原则,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北京、天津等地,建立39处流动党组织和人才服务站,发挥回引人才返乡创业、到村任职牵线搭桥作用,提供优秀人才回引“一站式”服务,引导在外人才致富不忘本、离乡不褪色,为家乡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建立靶向精准的政策宣传体系,市乡两级建立在外务工创业人员、流动党员微信群,先后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成果、介绍干事创业优良环境、发布到村任职政策24期,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到村任职。

二是定向沟通“引”。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市级领导带头到包保乡镇(街道)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每季度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走遍辖区所有村,村干部走访优秀外出务工家庭实现全覆盖,全面摸清在外优秀人才情况,做到流向地点、从业情况、政治面貌、返乡意愿、入党志愿、履职愿望“六个清楚”。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村级班子配备需求,将752名在外优秀人才纳入定向回引需求库。对有返乡任职意愿且符合条件的155名优秀人才,市乡领导主动回应任职愿望诉求。

三是丰富活动“引”。依托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和各级党组织,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连续2年举办“我为家乡绘蓝图”“百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等活动,邀请300余名优秀人才到民生工程、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现场实地观摩,让在外优秀人才切身感受家乡变化,知晓家乡优惠政策,增强返乡信心和决心。

微信图片_20200117101927.jpg

优化政策、强化激励,确保“留得住”

一是提高待遇保障。制定回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专项扶持政策,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人才,在享受我市农村干部同等经济待遇的基础上,市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设立回引人才到村任职专项奖励资金,每年评选“到村任职优秀人才”,给予每人1万元奖励。鼓励他们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根据工作业绩,提取一定比例的集体经济收益作为激励报酬,让他们在经济上有“甜头”。同时,建立“返乡人才创业园”,开设项目审批、融资担保等12条“绿色通道”,为返乡任职人员带领村集体创业提供最大便利。

二是进行精准扶持。针对部分软弱涣散村历史遗留矛盾多,村级集体经济缺乏项目启动资金,导致返乡创业人员到村任职打不开局面的问题。坚持构建市乡一体、部门联动式服务体系,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矛盾隐患较多的村,建立市领导包保、市直部门联系帮扶、“第一书记”驻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挂包的“四位一体”帮扶体系,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座谈会,听取回引人才在推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一村一策”“一事一策”“一人一策”提供解决方案,切实“扶上马”“送一程”,帮助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打消返乡任职顾虑。对公共资源匮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启动资金的,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每村3年内给予不低于3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破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忧虑。对干群矛盾突出、群众基础差的村,加大民生项目倾斜力度,由到村任职人员牵头实施,解决村民广泛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为民办实事中,厚植群众基础。

三是实施暖心激励。在政治上,对表现突出的返乡任职人员,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列席全市重大会议、重要活动。以最大比例从优秀到村任职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拓宽到村任职村干部成长渠道,2019年,2名返乡任职村干部获得公务员、事业编身份,实现从“村官”到“乡镇干部”的转变。在荣誉上,优先推荐参选“最美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铁营镇张王官村返乡任职人员王登玉因工作突出,被评为“2019年度最美共产党员”,享受德州市级劳模待遇。在生活上,安排专人对返乡任职人员及家人全程跟踪帮扶。符合乐陵大学生人才就业安置办法的,优先予以办理,在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大力实施“365暖留工程”,将返乡任职村干部的子女、配偶和父母纳入服务体系给予关心关爱,市乡领导不定期走访慰问,现场解决困难,每年免费查体一次。

微信图片_20200117101933.jpg

健全机制、提升能力,确保“有作为”

一是开展返乡任职提能行动。按照“把人才引回家乡创业、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开展阶段培训。任职前,采取设岗定责、跟班锻炼、试用任职等方式,引导优秀人才积极参与民主议事、村务监督、民生事业等村级事务,让他们在脱贫攻坚、拆迁安置、乡村治理、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任职后,通过组织“走出去”学先进地区经验、“引进来”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党的建设、乡村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培训27场,选派230余名科技指导员下到乡村授课,帮助村民开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是实行“一对一”帮带机制。建立机关干部帮带返乡任职人员机制,从市直部门选派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特派员,进行“一对一”帮带,缩短“适应期”。比如,花园镇恭敬李村返乡任职优秀代表李方勇,在任职之初,面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土地问题无处着力。为此,市委选派市农业农村局张世峰和花园镇司法所干部田作民到村担任特派员,“手把手”教方法、出点子,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清缴长期被侵占的集体土地235亩,树立了威望,打开了工作局面。

三是建立压力下传机制。推行到村任职干部试用期制,对返乡任职优秀人才先试用半年,由乡镇党委统筹安排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岗位锻炼,期满进行思想和工作实绩综合考察,考察合格者再予以任命。大力开展村民评“村官”活动,结合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每年年终,由乡镇党委组织村民,对返乡任职人员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确定等次,优秀者表彰奖励,广泛宣传;不满意者,限期整改,使返乡任职人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形成一心干事谋发展,大干快干争一流的工作氛围。

微信图片_20200117101939.jpg

▲花园镇大韩村“返乡书记”韩向勇(左二)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商议村庄规划。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