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安徽:发挥好山好水优势 高质量推进“三品一标”发展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梓宪
  • 作者:宛农 本网记者 杨丹丹
  • 2020-02-27 20:59:02

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道路,着力发展“三品一标”,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19年,安徽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390个,有效使用数7262个,较上年增长近四分之一,有效使用数居全国前列。

“茗声”远扬的霍山黄芽

“2019年我们在欧盟卖了3000多斤霍山黄芽。” 霍山县雨佳有机茶公司负责人张娜告诉记者,“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之后,霍山黄芽进入欧盟的超市,跟进入我们自己的超市一样方便。”

据了解,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议是中国与欧盟之间关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协议。“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项目,根据产品知名度、出口情况、经济效益、质量技术等要求,对纳入协议的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霍山黄芽在2017年就被列入清单。

“这两年‘霍山黄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知名度高了,喜欢喝的人也多了,去年我们店里‘霍山黄芽’销量将近4000斤,比前几年翻了将近一番。” 储茂阳告诉记者。

储茂阳是土生土长的霍山人,这些年在上海市明通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一家霍山黄芽体验店,他告诉记者,霍山黄芽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品质优异,这几年品牌价值被深度挖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爱上喝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外形挺直微展、形似雀舌,色泽黄绿披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感官特征可以概括为‘三黄’,既色黄、汤黄、叶底黄。”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俊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霍山黄芽的特殊制作工艺就是闷黄,闷黄的过程中,茶叶里的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可以改变茶叶的苦涩味,能够形成霍山黄芽特有的金黄色泽及醇和滋味;同时,茶红素的结合力减弱,从而可以保留较多的可溶态多酚类化合物。

“霍山黄芽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我们按照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相关要求,通过建设高标准优质生态茶园、推进茶叶清洁化加工、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等多种措施,规范推动产业发展,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努力做大这个产业。”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登全对记者说。

“为了维护好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这张名片,我们每一罐正宗的霍山黄芽设置了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 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负责人张圣明介绍,“二维码统一印制、统一编号,按照最小销售单位,实行‘一品一码’,既保障霍山黄芽茶品质,又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2019年,霍山县拥有种茶园16.4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0.1万亩,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2.5万亩。霍山黄芽年产达1500余吨,综合产值近10亿元。201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霍山“中国黄茶之乡”称号。

“去年以来,我省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原产地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品牌打造,不断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点就是推动包括黟县香榧在内的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站长耿继光说。

据了解,2019年,霍山黄芽、砀山酥梨、旌德灵芝、芜湖大米、黟县香榧等入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以此引领,包括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内的“三品一标”呈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安徽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390个,有效使用数7262个,居全国第6位。

标准化引领的芜湖大米

种植水稻总共分几步?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直观的概念。 “我们把水稻生育过程细分为13个阶段、49个环节,以大数据驱动的作物模型为指导,良种和良法结合,全程标准化、数字化生产。” 中联重科智慧农业项目组负责人袁勇富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在芜湖市三山区农业基地,记者看到,智慧农机管理平台大屏幕上,能够直观地调阅农机定位、作业监管、远程调度、状态上报、需求通知等多个自主管理模块。

据了解,中联重科智能农机在水稻种植全流程中,使用卫星平地系统进行土地精细平整作业,平整度误差上下不超过3cm。在选种以及水分、肥料、病害生育期等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依托感知农业数据、农业数据传输、储存、分析、农机智能操作的全流程闭环智能操作,支撑起“数字化”的芜湖大米种植。

芜湖稻米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是当时江南重要粮仓,自宋元起就被誉为“鱼米之乡”。清光绪年间,优质的稻米和便利的交通让芜湖成为“四大米市”之一。

据了解,芜湖作为传统水稻生产区,大米产量一直很高,2019年达2.1万吨,如何把这么大的产业进一步做强,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2017年,我们开始实施‘芜湖大米’品牌振兴工程,提升稻米品质,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转向提质。”芜湖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廖晓红告诉记者,“从选种、选地、选肥等方面,控制都非常严格,就是为了打造好‘芜湖大米’这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2019年7月,“芜湖大米”入围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获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一体化经营、打造“芜湖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助力芜湖大米由“大”到“强”的转变。

“我们在上海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模式,运用地面推广,将流量引导到网店里面,然后配送到家。”芜湖响水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联国告诉记者。“我们采用‘芜湖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统一的LOGO、包装设计及广告语,档次、知名度明显比以前高了。京东自营旗舰店上线20天,仅在上海的销售额就超过5万元。”

据统计,2019年,芜湖大米等5个入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6.26亿元,累计带动15万农户增收5.29亿元。

“我们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最终还是要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汤高平告诉记者。

焕发新彩的黟县香榧

北纬30°,黟县北部逶迤的山间小径旁,千年古香榧树如约落下成熟的果实,为人们奉上大自然无私的馈赠——香榧。

香榧树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之一,起源于侏罗纪,距今约1.7亿年,被称为“活化石”。香榧树生长寿命极长,几百乃至上千年的香榧树在黟县还有很多。其果实名为香榧,发育成熟要历经3年,第一年开花,第二年结果,第三年成熟,故称“三代果”,橄榄形,果壳较硬,内有黑色果衣包裹淡黄色果肉,味美香酥,营养价值极高。苏东坡赞香榧道:“彼美玉山果,粲为金实盘。”《本草纲目》曰:“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沉五痔,去三虫。”

长期以来,香榧树一直处于自然生长、零星种植的状态,黟县香榧无奈成为“深巷里的酒”,外界知道的很少。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这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是当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黟县香榧人工大面积种植、规模化生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还是近些年的事。” 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华丽告诉记者,“2017年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以来,黟县香榧的产业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现在市场上都是供不应求。”

据介绍,香榧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一株30年树龄的香榧年产值500元以上,50年以上树龄年产值则在2000—10000元,有的千年香榧大树年产值高达6万元。

“我们流转1400多亩山地,专门种植香榧树,2019年开始挂果,收了将近1万斤。”黟县正农茶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殷正龙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香榧不愁卖,预计毛收入能达到四五十万元。”

2019年,黟县香榧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当地按照《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整套质量安全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地理标志实行授权管理,统一标识包装销售。

“目前,全县共有香榧园1.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6000亩左右。”朱华丽说,“我们引入科学栽培技术,按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要求,确保黟县香榧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实现优质优价。”

据介绍,黟县香榧和黑茶、黑粮、黑鸡、黑猪组成的“五黑”产业,已经走上了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黟县香榧正在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据统计,2019年,该县“五黑”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超1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推动“三品一标”产品在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年销售额近50亿元。

“安徽是好山好水的生态胜地,我们扬皖所长,培育‘三品一标’产品,就是要增加绿色、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振兴乡村产业。”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一县一业(特)’,延长产业链、增加价值链、健全供应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