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县委书记以茶会网友 丰顺县与拼多多联手打造“高山茶文化节”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刘菁
  • 2020-05-24 12:15:18

沿着青色的山脊线,深入广东梅州丰顺县潭江镇,云雾缭绕,一路茶香。丰顺人对茶叶的情怀已经绵延千年,如今,小茶叶正搭乘新电商“快车”,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5月21日,正值首个国际茶日,在千米高山上的拼多多直播间里,“2020梅州丰顺网络高山茶文化节”隆重开幕。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丰顺县副县长谭杭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以及多名镇长组成“品茗天团”,以茶会网友,为丰顺高山茶“代言”。

“喝丰顺茶,就是喝出健康和美丽。”“大家看,这个茶色多好,这是我们最早建设的生态茶园产的茶,品质是一流的。”直播过程中,曾永祥一一解答网友的疑问,对丰顺茶的历史文化更是如数家珍。网友纷纷留言:“书记是真的懂茶!”“第一次了解丰顺高山茶,长知识了。”

此前,梅州丰顺高山茶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成为当地一张名片。“2020梅州丰顺网络高山茶文化节”由政府、媒体和新电商平台合力打造,因为有了县领导的卖力推介,有了拼多多的平台加持,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书记带货掀起了抢购热潮,顺兴、凤畲两款知名乌龙茶在直播当天销售一空。在曾永祥领衔代言下,直播间吸引66万观众围观。 图片1.jpg

▲5月21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左)走进拼多多直播间,与网友一起“云品茶”,分享丰顺高山茶背后的故事。程麟 摄

文化味儿带货 县领导讲“活”高山茶故事

丰顺茶好在哪?

“高山云雾出好茶。一是山高,丰顺的茶山都在800米以上;二是土好,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三是水靓,丰顺的水是弱碱性水。”

丰顺茶第一泡需要洗吗?

“我们建设的是生态茶园,采用的是最严格的绿色防控技术,生产加工不落地,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喝得放心。所以喝丰顺茶,您可以不洗茶。”

曾永祥带来了一场“信息量超大”的直播,面对网友不间断的提问,他对答如流。不仅如此,丰顺高山茶背后的故事也十分引人入胜。“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访问中国时,就曾经对周恩来总理说过,最喜欢喝官溪水仙茶。”曾永祥表示,为弄清官溪水仙茶产地,周总理派专人调查,发现产地就在丰顺潭山。

百年古茶树是丰顺之宝,也是梅州茶叶历史的“活化石”。2015年,梅州市农业农村局认定的梅州市唯一古茶树村,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富硒古茶树村落就在丰顺县潭江镇南部的银溪村,全村近4000亩茶田中,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有2000多亩,最老树龄有400余年。

“我手里的小叶乌龙,也被叫做马图红军茶,这是当年红四军留下来的茶种,它既是革命的种子,也是致富的种子。”曾永祥向网友科普,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不仅山清水秀、峰峦叠嶂,还是广东有名的革命老区。相传在1929年,朱德率领红军进驻马图村,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艰苦,便将一大袋从闽西带来准备运到井冈山的茶种留下来,送给当地茶农。马山茶带动了整个老区的产业发展,也帮助老区人民实现致富。未来,马图村将延续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基因,实现茶业和文旅业的“跨界融合”。

 图片2.jpg

▲5月21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左)走进拼多多直播间,与网友一起“云品茶”,分享丰顺高山茶背后的故事。  直播视频截图

茶业带动乡村振兴  电商助农大有可为

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一直以来,丰顺县都是梅州九大名茶产区之一,独特的“丰顺高山茶”以其茶文化,已经成为广东茶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丰顺县茶园面积持续增加,全县茶园面积达10.8万亩,年产值13.7678亿元,带动农户约为12000户。现在,丰顺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龙岗镇、八乡山镇、潭江镇的茶叶,八乡山镇番薯等为代表的“一镇一业”格局,形成了一批小而美、小而精、无公害、高认可度的农产品品牌。

本次直播,将开启丰顺县茶产业拥抱直播经济的新征程。“这次直播,我带个头,依托拼多多的电商势能让丰顺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曾永祥表示,为了向传统茶叶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6月上旬,丰顺县还将邀请知名网红,向茶企销售人员、茶农等群体传授线上“卖货”大法。

借助互联网的强大能量,擦亮“生态茶乡”的招牌,丰顺县的“触电”实践说明,电商在助农富农、振兴乡村方面大有可为。目前拼多多联合各地政府打造的“爱心助农”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对推动农产品复苏和助农增收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截至4月15日,拼多多“助农直播间”已累计吸引近2300万站内消费者参与消费,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超过1700万斤,带动平台同区域农产品产生7300余万份订单,为相关店铺吸引719万新粉丝关注。

图片3.jpg

▲直播过程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操君喜(左)向网友科普丰顺茶的优势特点。  程麟 摄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