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牛病流行情况与有效应对

2020-07-01 15:23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周涵维

2019年以来,我们参与“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项目进行了系统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牛肉产销量总体明显呈现上升趋势,牛肉产量在1978年仅为31.0万吨、1995年就达到了415.4万吨、2007年为562.6万吨、2019年继续增加到685万吨。牛肉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日益走高,国内牛肉生产虽然连年快速增长,但也明显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牛肉加以补充,2018年我国牛肉净进口量达到103.9万吨。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牛羊肉价格持续走高,市场上牛犊、架子牛、母牛等的供给明显趋紧甚至出现“一牛难求”的局面。与此同时,近年来多发暴发的牛流行病对牛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

牛流行病及其危害

据专家统计,牛流行病包括布病、球虫病、炭疽病、出血性败血病等大约50种:

牛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自然条件下羊、牛、猪、犬、鹿、驼等60种以上家畜和人易于感染,畜间最常见羊、牛布病,蔓延速度快,危害严重。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病监测,牛布病个体平均阳性率从2010年的0.52%上升到2015年的2.05%;2015年,畜间布病流行严重的15省份监测结果显示,布病重点省区22个县248个场群,牛个体阳性率达到了3.1%,群体阳性率更是高达29%。媒体对此有所报道,我们在东北、西北等地的调研发现,有的养牛户夫妇二人均被感染,确实对牛和人均造成了巨大危害,尤其对人造成的危害具有持续性。

牛球虫病,是常见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多发生于犊牛,病牛治愈率较低,总体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李豪等人对黑、吉、辽、京、津、冀、宁、粤等8省份43个奶牛场的534份粪样进行了检测,有39个牛场检出球虫感染,感染率高达90.7%,各地区样品阳性率为24.2%-37.2%。球虫病的感染与季节和气候有关,夏秋季感染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冬季,南方地区感染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牛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发病迅速、死亡很快,对人畜危害较大。解放前农民对炭疽知识不了解,死牛随便宰售和食用,疫情流行不断,1939 年,广西自治区三江县八江乡马胖村的炭疽病流行导致耕牛死亡20头、感染20人中死亡8人。解放后1954-1970年的17年间,就有13年发生过炭疽病疫情。1984年7月,贵州省盘县因连日大雨,处于低涯河谷地带的哥米村暴发流行了多年未见的炭疸病,全村467头(匹)牲畜有43头(匹)发病,造成10头牛、8头猪、5匹马死亡,由于人对该病不了解,病死畜被剥皮吃肉后经伤口感染导致数人发病、2人死亡。另据报道,2010年甘肃省和政县5名村民被确诊感染炭疽病;2018年8月,通辽市科尔沁大林镇胜利村发生牛不明原因死亡的情况,经检测诊断为疑似牛炭疽病,感染16人。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流行病,又称巴氏杆菌病,易发生于气温变化较大的阴湿寒冷时节,发病特征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犊牛更为易感。当前,养殖场户对此病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一旦发病,将会造成严重损失。据2009年的家畜疫病调查,1990-2007年青海省班玛县共发病640头,死亡158头,平均致死率24.7%。另据报道,2015年,昭阳区昭通市桂庆养牛场暴发出血性败血病,牛只发病率80%。

积极应对牛流行病的对策建议

一是统筹推进人与动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牛是大型重要畜种之一,有效应对牛流行病的暴发,力避“就牛论牛”,要解放思想,将相关畜禽流行病防控与保障人类健康统筹加以考虑,要从食品质量安全、畜禽产品供给保障、产业扶贫脱贫与动物福利等全方位入手,既要注意人畜共患流行病,也要注意不同畜种间的流行病,还要注意单一畜种单一流行病,分类施策,有效防控。

二是创新畜禽流行病防控渠道与技术服务体系。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与财政扶持,技术服务部门与疾病防控部门切实联合联动,公共卫生部门从切实保障人畜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有效整合相关各方资源力量,相关科研院所要加强研发创新并以规范操作引领和保障相关行业健康发展,检疫、交通、安全等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建设提供及时必要协助。

三是加强行业规范与技术集成。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制定各类流行疫病监测防控的行业标准与操作规范,加强科研攻关、宣传教育、技术集成、推广示范与指导督查;培育发展疫情防控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查评估体系的作用;关注和跟踪国际国内相关疫病流行情况,做好预警预报服务,制定各类疫病流行防控应急预案,做到“战时冲得上、平时有保障”;规范各类疫情消杀阻断流程与技术规范,严格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