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致富 详情
 央地携手攻坚 “建”证脱贫摘帽
——中建一局安装公司帮扶河北涞源县脱贫攻坚纪实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宫宇坤
  • 作者:张冕 李屹峰 芦晓春
  • 2020-07-08 15:54:01

2020年2月29日,河北涞源县正式退出贫困县。截至目前,涞源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建档立卡时的54.4%下降到0.09%;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34575户、93046人下降到3047户、5893人。

涞源县脱贫摘帽,离不开来自北京的帮扶力量。4年来,中建一局安装公司的建设者们发挥央企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助力涞源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建”证了该县脱贫奔小康。

搬出穷山沟 踏上幸福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涞源县水泉村这个宁静祥和的小山村。三四月的天还很冷,村民李艳荣裹上了棉大衣,戴上了棉手套,骑着电动车,她要去黑木耳核心工厂区工作了,路过这个她曾经生活过三十几年的小村庄,易地搬迁住进楼房的她,内心别有一番滋味。

她骑行的这段路,就是涞源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迁村的一部分,15个行政村散布在大山之中,最远的村距公路十多公里,沿着羊肠小路走上去要半天时间。村民平时只能与野鸡野猪为伴,各村之间鲜有走动。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地下有很厚的岩石,像石板一样,很难打出水来,水质浑浊而且常常吃不到水。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年轻人都搬走了,剩下的人住在泥土和石头搭建的小屋里,破旧不堪,十分危险。村里人生病了,很多时候只能自己硬扛着。

2016年,中建一局安装公司的建设者们来到这里,负责总占地约285亩的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片区——县城安置片区和白石山安置片区的易地搬迁工作,拉开了河北“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序幕。

脱贫攻坚以来,旧村和旧房都拆除了,建设者们盖上了新楼房,实现了“旧貌换新颜”。2018年,涞源项目团队把“欢迎业主入住”的红色条幅一条条挂到了物业大门上和小区栏杆旁,至此,涞源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全部完工,16个乡、43个村、3492户、10254人搬进了中建一局建设的82栋新楼房,解决了1万多名贫困百姓的住房问题。

就业有思路 致富添门路

为了让搬出来的群众能就业,2018年底,一局安装的建设者们又主动请缨,留在涞源继续参与河北省涞源县贫困村食用菌(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推动河北省涞源县贫困村经济产业发展,助力涞源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涞源县引进黑木耳企业,在涞源县开扩黑木耳产业,从菌包生产、木耳种植、木耳采摘、木耳包装到木耳售卖,实现一条龙产业链。

在黑木耳项目建设过程中,涞源当地的居民也加入进来了,有劲的年轻小伙子们负责铺设电缆和草皮等力气活,会点技术的在边学边干中慢慢成长,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电气安装和水暖安装等工作。

临危受命 疫情期间解难题

黑木耳示范园区在3月初将进行黑木耳菌包入棚工作,受疫情影响,业主无法采购到入棚前需要安装的等离子加湿器,等离子加湿器具有节水、使菌包受水均匀等特点,如不能及时安装,会直接影响黑木耳不能充分受到水系统环绕,从而导致黑木耳生长不均匀。

2月26日,项目执行经理张琰在得知此事后,主动承担起了本不在合同范围内的等离子加湿器采购和安装工作,他做好防护措施,开车10多个小时从东北老家返回了涞源县,隔离期间每天打几十个电话,积极寻找符合要求的设备厂家。

“加湿器产雾量不足、产雾能力不达标,出雾范围达不到要求,符合要求的暂时缺货。” 在疫情期间,张琰的采购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由于等离子加湿器是电动的,更需要配备电线、防水控制器等设备,要求出雾范围接近10米。所以有货的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没有货。在打了100多个电话后,张琰综合对比出了三家符合要求的厂家,并通过分批邮寄的方式,完成了等离子加湿器的采购工作,及时保障了黑木耳菌包的及时入棚,获得了建设方的感谢和肯定。

疫情期间,项目安排属地维修电气工人、给排水工人进入黑木耳核心厂区排查,确保黑木耳核心厂区顺利复产。项目成员隔离期结束后,再一次组织维修工人进行排查,排查复工前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做到万无一失。

项目执行经理张琰说到,“黑木耳产业扶贫项目督战到村,实现了村村有人帮,户户有人包,人人能就业,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黑木耳产业成长周期短,回报速度快,产业效益高,全部投产后可覆盖162个村,带动18412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核心工厂区和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四个增收”模式—流转土地得租金、固定收益获分红、企业务工挣薪金和包棚种植创收益,可达到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中建一局安装公司将继续把使命记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支持涞源县人民在小康路上继续奔跑。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