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转换增收动能?

2020-11-16 15:37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赵新宁

祝升明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为区域发展格局、城乡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格局、企业发展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今年,浙江省衢州市农民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在持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的基础上,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幅再次交出高分表,位列全省第二。笔者认为,后疫情时代,当更加注重化危为机,加速农民增收的动能转换。

  后疫情时代,在人居理念上,中小城市及乡村的价值重新得到人们的审视和认同,逆城市化浪潮和乡村经营大时代将加速到来;在产业发展上,健康医疗、数字经济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社会治理上,政府传统的线下治理模式加快向线上线下互动的治理模式转变,政府数字化转型加速,等等。

  衢州市遵循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照省委提出的10大新课题和10张高分报表要求,按照5种创新思维,深刻把握新阶段新变化新趋势,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在精准帮扶农民群众纾难解困的同时,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  

  首先是“美丽+智慧”,为增收注入产业动能。我们清晰地看到,美丽是衢州优势所在、是吸引力,智慧是大势所趋、是竞争力,只有两者充分融合,才能相得益彰。我们紧紧围绕打造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区的目标,聚焦建设都市版、乡村版“两个大花园”,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打开“两山”转化通道。产业上,我们大力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特别是以乡村为主战场,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统筹集成改革为总抓手,持续壮大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绿色农业等产业,加快推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平台建设,做强做优一县一园、一村万树、一乡千宿等特色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盒马村”。

  其二是“招商+回归”,为增收注入项目动能。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衢州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外经商创业、就业打拼。疫情按下了外出打工的“暂停键”,但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观念。回乡创业、就近就业成为新选择。我们因势利导、趁势引导,出台政策让老乡就地就近就业,同时把项目引进来,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工作机制,依托“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引进一批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此外,我们还把乡贤请回来,给政策、给荣誉、给地位,探索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引导在外乡贤反哺家乡,带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最后,让资产活起来,做好农房整治“后半篇文章”,加快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活权改革,推进乡村品牌化经营,变闲置农房为客房,变“建设村庄”为“经营美丽”。

  第三招是“线上+线下”,为增收注入数字动能。疫情发生以来,线上购物、线下配送成为老百姓生活日常,直播带货风起云涌。我们主动顺应网络变革,深入实施数字乡村行动,打造全国最大“村播基地”,加强与各大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全面推广网络村播带货等模式,推进乡村数字变革。坚持“特色资源+创新模式”,线上线下齐发力,让老产业焕发新生命。建好用好乡村振兴讲堂,开设“空中课堂”,增强“新农民”运用“新农具”干“新农活”的能力。依托全省山海协作大平台,通过政府搭台、公益运营、企业参与,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路,探索建立消费帮扶“消薄卡”模式,有力促进“消薄”增收和产业振兴。

  最后一招是“制度+技术”,为增收注入治理动能。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背后折射出的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近年来,我们坚持重基层抓基础,围绕打造“三民工程”升级版、“枫桥经验”升级版,探索建立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做实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三联工程”三个全覆盖,用好“周二无会日”这个时空交汇点,推行“村情通+全民网格”治理模式,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技术上,我们一边把农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办好办实,另一边强调集成机制、政策和服务,打造“邻礼通、村情通、政企通”、智慧治理“智治”为主体架构的“三通一智(治)”智慧衢州线上操作平台体系,为乡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智慧支撑,营造最优环境。

  作者为浙江省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