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八组:三农中国排头兵
2021-01-02 00:05 来源:中央稿库

谁会相信,“一桥飞驾南北”的长江大桥斜拉索,竟是一个村民小组制造出来的;谁会相信,“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尖端设备,竟有一个村民小组生产的产品;谁会相信,“泥腿子当上大学董事长”,一个村民小组竟能办起一所大学,办一所大学还不过瘾,接着又在建另一个规模更大的校区;给每个农户发豪华别墅,给每个农民每年发20000元红利,给每个退休老人每月发2700元养老金,给每个孩子发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1000元成长金,给每家水电气费一半补贴,给群众看病基本报销,给老人去世早早安排墓地。截至2019年底,小组集体总资产达到30亿元,创利税2.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8000元。

这样近似神话的故事,确实发生在中国农村最小的一个基层组织——村民小组里,这个现有67户、247人的村民小组,就是誉满全国、名扬海外的官桥八组: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村第八村民小组,江湖人称“神州第一组”。

这个组有个小组长叫周宝生,那可不是一般的牛,两届全国党代表,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的国家级荣誉证书一担子挑不起、一面墙贴不下。周宝生和他领导的官桥八组,一直是中国农村改革领头雁,三农中国排头兵。

解决问题倒逼四次转型升级

“我这些年不知道什么叫困难,只知道什么叫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次进步,新的问题又来了,又去解决,这样就有了八组的四次进步,就是你们说的四次转型升级。”

在八组“组部”那间宽敞明亮的“组长办公室”里,架着一副眼镜的周宝生,徐徐地打开话匣子。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吃不饱。周宝生的解决办法,率先分田单干。

1978年春节刚过,经群众推选,年轻、有文化、当过工人、高大帅气的周宝生当上了官桥大队第八队生产队队长。

有句话说,别拿土豆不当粮,别拿村官不当官,小队长比村官还低一级,但全队几十户几百号人都昂起脑壳指望着他呢。那时候是人民公社体制,吃大锅饭,生产力落后,群众得不到温饱。周宝生还记得“两个数字一首歌”:小队欠贷款11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60元;“住的土坯房,吃的返销粮,一个工值九分钱,上山砍柴换油盐。”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干,一定要让群众吃饱饭。1980年的小队长周宝生,正在苦思出路而不得,有天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阳关道与独木桥》的文章,眼前一亮,有了!学习小岗村,搞联产承包、包产到户。周宝生认为,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农村一切工作都要建立在实事求是上,让群众吃饱饭,这就是最大最紧要的实事求是。他同党员们一商量,说干就干,包产单干,不等不盼。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可这事风险大,搞得不好就要打成现行反革命,要游行批斗甚至坐牢砍头的,“为了群众吃饱饭,我把这一两百斤豁出去了!”就这样,周宝生领导的官桥大队第八小队,走在了湖北省全面推开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前头。

搞法一变大不同。过去是人人干活、一人操心,现在是人人都操心、各操各的心;过去是出工磨洋工、只等早收工,现在是要想全家肚子饱、男的女的拼命搞。农民的积极性像山头的瀑布一样奔涌,效果也像蓝天白云一样明朗。当年八队粮食产量由20万斤猛增到30万斤,创历史最高,比邻近的九组和七组分别高出8万斤和11万斤。周宝生乘势而上,带领大家开沟渠、平坡地,一连干了几年,硬是把过去的“望天收”变成了年年大丰收。终于可以一日三餐吃白米饭了,乡亲们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大地回春,春风送暖,中央文件肯定联产承包等作法,大包干迅速成为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滚滚洪流,没几年,全国绝大多数村组都完成了分田单干。记者了解到,湖北稍慢一点,但“分”得很彻底,田地山地林地鱼塘耕牛农具一夜之间都分了,“只有天没分,地上全分了”。

正在邻近小队和大队壮着胆子跟着八队学习“分”的时候,带头分田单干的周宝生突然亮出既“分”又“统”的惊人新招。原来,周宝生看上了那些农业学大寨时开荒开出的800亩荒山和400亩低产田,如果都分给群众种粮食那是“劳民伤财”,不如收归集体管理,用来退耕还林种茶种菜。1985年,周宝生同组里的党员们一商量,立马形成决定。从那时起,八组慢慢建起了1400亩杉树基地、250亩茶园。这些家底为后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两个回合下来,小组长周宝生带领八组群众远超众人,走在改革初期的前头了。

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没钱花。周宝生的解决办法,兴办小组企业。

肚子没饱只想饱,肚子饱了又想钱。粮食问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就来了。

周宝生高中毕业后有过进工厂当工人的经历,他知道开店办厂比种田更来钱,并且从红头文件上找到了农民可以经商的依据。那还等什么,干呗!

1981年,周宝生又一次作出当时石破天惊的决定,进城开店。他带着一群泥腿子在官桥集镇上租了三间房,办起了小卖部、熟食店、冰棒厂,生怕别人不知道,特地放鞭鸣炮热闹开张。周宝生幸福地回忆起当年场景:天天生意火得很,夜夜半夜才打烊,一下子赚了7000元,大伙紧紧攥着钱回到队里,你数一遍,我数一遍,把钱都数得湿漉漉的。

开店赚小钱,办厂才能赚大钱。街上店子开得好好的、生意旺旺的,可周宝生又出一个“幺蛾子”,宣布回村办厂干工业。1982年开始,周宝生带领乡亲们干起了泥腿子都不懂的工业。反正那时候什么赚钱干什么,好像干什么都赚钱。

1983年春,成天想着办厂赚钱的周宝生,打听到省城有家铸造厂准备转产,铸造设备低价出售。周宝生连夜到县里找专家论证。第二天,带领几个年轻人赶到省城,运设备的时候遇到瓢泼大雨,“人淋得机器淋不得”,周宝生脱下衣服盖到机器上,他也不是铁打的,因雨淋而大病一场。铸造厂建起来了,铸件一批批生产出来了,轮船上、碾米机上、纺织机上到处都有八组生产的配件,省内省外天天都往八组汇钱。周宝生笑说:“这场雨淋得,值!”

1986年,周宝生又发现了一个难得的商机,那就是改革初期有了一点钱的农民首先想着建砖瓦房,而地方少有砖厂,那就赶紧办个砖厂吧。兵贵神速,想到做到,周宝生带领全组群众不分日夜连续奋战4个多月,24门窑红砖厂投产了。

就在那几年,八组陆续开办了钉丝厂、手套厂、沙发厂、金属结构厂等10多家厂矿企业,还真是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到1992年,小组资产总额达到7200万元,年创利税4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010元。同一时间全省乃至全国绝大多数村一级都是空壳经济,很多村里欠着一屁股债呢。

组里钱多了,老百姓心事也多了。有的说,干脆分了算了,免得夜长梦多。说的人多了,风浪就大了。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集体发展不放松。周宝生认真思考后决定,坚决不能分!八组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985年,八组补助每户2000-3000元统一建房,其余的钱全部拿出来扩大再生产。与记者同行的一位嘉鱼县领导说:“正是这种拨云见日的坚守,才有八组的集体蛋糕越做越大,才有八组后来事业辉煌。”

遇到的第三个问题,企业做不大,像群鸡娃娃。周宝生的解决办法,依靠高科技,引进对路的人。

八组宣传片中说,八组的第三步跨越,令世人惊艳!

此话不夸张。虽然周宝生目光敏锐,常出奇招,但当他要成立田野集团,要招引科学家,要办高科技工业园,要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们真要把眼睛擦一擦,重新打量这个满腿是泥的小组长了。

拥有了十几家工厂的八组掌门人,周宝生并没有陶醉在成功喜悦中,相反,他变得有些郁闷了。因为他认为办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不是长久之计,仅靠八组和附近的一些资源是成不了大业的,只能是“桌子底下放风筝、螺蛳壳里做道场”。他极富远见地提出,转型升级,把小组和集团结合起来,把工业和科技结合起来,插上两只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对于八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1993年3月,周宝生请来了一位高人——刘业胜。他是武汉冶金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也是中国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手头有永磁合金的“独门秘笈”。周宝生跟他的关系如同乡里一句话,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刘业胜一心想让自己的技术永磁合金产业化,却苦于没有投资;而周宝生握着大把的资金却苦于找不到可以转化的科学成果。

“要投多少钱?”

“五六十万吧。”

“100万怎么样?”

三句话成交。三天后,刘业胜来了。三个半月后,永磁合金投放市场。当年完成产值230万元,纯利60万元。永磁合金被国家计委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产品用到了神舟飞船、地震检波等领域。周宝生对这位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无比尊敬,2013 年,刘业胜去世,八组为他铸了一尊铜像,永久地立在合金厂的草坪上。

上缆索厂又是一个经典案例。毛主席有句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周宝生读着读着忽然读出经济来了,要是能建个缆索厂,把长江大桥的斜拉索生意接过来,那还了得。“一桥飞架南北,斜拉索找我”,广告词都出来了。

周宝生找专家、找政府,北上南下、东奔西走。很快一个缆索厂就建起来了。第一批业务来了,可缆索科技含量高,被锚固技术给卡住了,继续找专家!有次碰巧专家出去开会,周宝生跺着脚在雪地里等了3个多小时。“雪地求教”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专家,他们纷纷来到八组献计献策。八组成了科学家的练兵场和竞技场。正是在这个场地,葛修润院士永久性自由张拉锚拉索填补了国内空白。有众多科学家“抱腰”,该项目获认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产品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湖北名牌产品,应用于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荆州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嘉鱼长江公路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缅甸玛哈邦多拉大桥等30余座国内外重要桥梁。一卷卷斜拉索在大江大河桥面上徐徐展开,如同张开一架架竖琴,弹奏起官桥八组工业与科技双剑合璧的时代强音。记者曾开玩笑说,如果听说是村民小组生产的斜拉索,会不会有人怕走得大桥啊?周宝生把这话当真了,专门引我们到工厂参观,专家告诉我们:“这一根斜拉索,可以吊起一艘辽宁舰,放心了吧!”

周宝生介绍,1993年起,八组开始组建田野集团,借脑引智,全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走上了快速大发展的绿色大道。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占地千亩的田野高科技工业园,经人事部批准,在这里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省科协批准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吸引来大批顶尖人才。记者为之惊叹,“泥腿子”盘起高科技,小组长创造大奇迹,最基层站到最高处。

遇到的第四个问题,发展局面稳定,创新路在何方?周宝生的解决办法:兴办教育,全面升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气风发的周宝生想到了办教育,他要办大学,并且立志办一所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大学。

周宝生为什么要办大学,深层原因是他对知识和高科技的膜拜,机遇来源于2002 年,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大学,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获批,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周宝生敏锐地意识到,绝好机会又来了。

没有上过大学,却要办大学,这不矛盾吧。但当周宝生把办大学的报告递给领导时,领导就是这么说的,机智的周宝生回了领导一句话:“有的领导没上过大学,还把全省大学管理得很好呢!”言下之意放在这,我不仅只办一所大学呢!

周宝生讲起他直接找大学校长、找有关领导、守在教育部部长门口等许多故事,说明办个大学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感谢各级领导关怀,周宝生历经艰苦努力,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田野集团独资承办东湖学院。从征地拆迁到大学建成,再到面向全国招生,只用了短短7个月时间。东湖学院总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设有11个学院、2个课部、79个普通本专科专业,涵盖文、法、理、工、经、管、艺7个学科门类,有在校学生17000余人。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单位”“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跻身全国一流民办大学。

办了一所还不过瘾、还不解渴,周宝生还要办一所。武汉东湖学院在嘉鱼设立南校区。说是南校区,比本部还要大,无异于更大规模的一所大学,占地2500亩,总建筑面积极将超过70万平方米。这个南校区正在破土动工,就在官桥八组主道旁,记者随周宝生参观了这个大工地,但见塔吊林立、拖车穿梭、彩旗飘飘、机声隆隆,基础建设全面铺开。

充满活力的田野集团还在奋进,八组的第四步跨越正在铿锵举步。2003年开始,周宝生主持创办武汉东湖学院、中石特管公司、生态农业公司、恒丰旅游公司、水城县河坝煤矿,构建了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周宝生说,农业是八组之本,八组靠农业起家,也推动农业起飞。“八组正在做一个宏大工程”——国土资源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位于官桥镇朱砂村、石鼓岭村、两湖村、港南村和官桥村,规划面积68,000亩。”“八组正在做一系列景区工程”——建设“十里八村”“芳园百里”“梦里水乡”“九养小镇”“八区五园”“十大郊野公园”等,这叫“打造以生态农业为基底的美丽宜居乡村,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通过周宝生描给,未来几年,一座生机盎然的国家乡村公园、一个高科技新材料特色小镇、一个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将在鄂南广袤的土地上惊艳亮相、大放异彩。记者满心期待更大奇迹出现,衷心祝愿八组再创新的辉煌、走在新时代前列。

八组发展五条路

四十多年改革创新,四十多年风雨兼程,四十多年春华秋实,四十多年呼啸前行。周宝生深情回望四十多年走过的路,用三句话概括:总体上看,我们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康庄大道上,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走在改革开放康庄大道上。记者同周宝生一起,总结官桥八组的成功经验,认为有五条发展之路。

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奋斗追求。官桥八组的经验在于,通过共同苦干达到共同富裕,坚定不移地走集体发展道路,着力构建集体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首先靠共同苦干。官桥八组在周宝生带领下,齐心协力干,没日没夜干,干到早期几千万集体资产、几百万年收入,干到今天30亿元集体总资产、2.3亿元利税。坚持不容易。坚持则胜,不坚持就散伙了。集体有了更多的钱,群众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有主张分钱算了,免得夜长梦多。这个时候最关键,要有定力。周宝生说,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拿了大笔征地款之后,全部分给农民,农民一时高兴了,矛盾也看似平息了,但发展特别是集体经济发展却失去一次不再回来的重大机遇。未来还会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八组一定要保持坚如磐石的定力,把共同致富的道路走到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很关键。八组的做法有三点,一点是让农民变“股民”。企业改制后,村民每人每年可拿20000元左右的红利。二点是给群众更多福利。给孩子发成长金,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发1000元,每年1.2万元,每人可发20来万。给回组创业的大中专学生发奖金,本科2万,专科1.5万。给所有农户“发别墅”,水电气半价,医药费基本报销。三点建立长期扶贫济困机制。对于相对困难群众,给予生活救济和生产补助。对于农户欠村里债还不起的,到期便免了,就当“一风吹过”。开启一组带多村一起富新征程。八组主持的国土资源部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在周边5个村展开;总投资50亿元的田野国家乡村公园,覆盖官桥镇全域13个村、3个社区,总面积达25.9万亩。周宝生说:“我们过去是小组内部共同致富,现在是八组带动周边村组共同致富。这是一步新跨越!”

坚持走产业升级之路。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如果产业兴旺不起来,其他各业即使兴旺也不会持久。这是周宝生的深切体会,也是官桥八组的兴旺真经。一是始终把产业发展当作富组富民的核心问题。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抓住产业发展不放松,一刻不停地在发展壮大产业。他们也有产业失败的教训,但不因失败而停止产业兴旺的追求。二是始终把产业转型升级当作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解决温饱到兴办资源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从发展高科技产业到兴办教育事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不断转型,一直升级。三是始终把抢抓机遇、按照市场需求发展产业当作产业发展的重要遵循。也不是什么机遇都去抓,抓的都是重大战略机遇;也不是市场有需求就去发展,而是把市场所需和自己所能结合起来;也不是抓到了机遇和市场就算了,而是坚持把产业做大帮强做好,做一事成一业,做一项强一方。周宝生说,当前,湖北省委领导提出实行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要求一刻不停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抓到了重点上、短板上、关键处。周宝生谈到,省委领导反复举生猪产业的例子,我省是生猪大省而不是猪产业强省,不强就在于王牌企业不多、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农民在价值链上获得感不多。他认为,猪产业如此,其他很多产业都有这样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村高质量发展和整个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实要刻不容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发展为主引擎,加快推动我省农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追求绿色发展,就是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八组的经验,在加快发展中注重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加快发展。周宝生介绍三条。一条是醒得早。从一开始分田单干,就提出退耕还山还林还茶,保住了这片山林资源;有了一点钱就开始修复损毁的生态,让村庄田园美起来;并且在挖小煤窑、发展砖瓦厂的时候,同步建起了1000 多亩森林公园,这就有了美丽山村的本钱。二条是坚持得住。无论经济怎么发展,坚持保护生态不动摇。八组后来开办了几十家工厂,但对生态环境没有一丝伤害。周宝生说,因为伤害不起,小组只有巴掌大,山水田林草只有这么一点点,一伤害就玩完了,就没有立足之本,更没有发展之本了。所以这个千百年靠砍柴烧饭的山村,竟立下这样的规矩:不许砍柴,违者罚款3000 元。为此,八组拆掉每家的土灶,发放煤气补贴。三条是发展得更好。八组进入发展新阶段后,投资1 亿元,建设文昌塔、思源广场、风清楼等人文景观;建设森林公园、南湖北湖,保持美丽乡村的良好生态,正在打造生态旅居型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记者漫步在八组如画美景中,感觉这里有六个和谐:天与地和谐、山与水和谐、森林与村庄和谐、塔与楼和谐、道路与广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走有效治理之路。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路径。发挥政治引领,加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是八组正在探索的路径。周宝生说,我这人讲规矩,从来不和浠泥。八组有很多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别人有的他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通过严于治理,达到有效治理。一是严立规矩。官桥八组的福利好远近闻名,官桥八组的规矩多也是众所周知。丢一个烟头、吐一口痰罚款2000 元,比在新加坡的处罚还重!官桥八组有许多禁令,不允许烧柴、不能散养禽畜、不能随地丢垃圾的、绝对禁止抹牌赌博。这些规矩都不是周宝生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八组村民共同议出来的,并且是家家签字人人同意了的。二是严厉处罚。最寻常的一次处罚,对老周家在殡葬事务中收取香烟处罚1 万元。最重的一次处罚,对一位副组长参与打牌,罚掉两年集团福利,约30 万元。最难的一次处罚,是宣布禽畜圈养的规定之初,周宝生嫂子家的猪“一点面子都不看”,竟挣脱圈门跑了出来,猪看着人们,人们看着周宝生,周宝生亲自把“犯事”的猪给杀了。三是严出效果。其实过去这里社会风气并不好,为了一只走失的母鸡、为了一条偷吃的黄瓜、为了一双丢了的拖鞋,还不是有人提着菜刀骂大街。一位老党员告诉记者,现在早理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觉得“像没有规矩”一样的自然自在,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守法遵纪照规定来”的好习惯。有位广场舞大妈向记者炫耀:“我们这里风清气正、民风优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坚持走党建引领之路。党的领导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这是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周宝生说:“离开党的领导,有天大的本领也无处施展,甚至本事越大出的问题会越大。”“路有千条万条,坚持党的领导是第一条。”他们以党建引领为各项工作的纲和魂,把党建工作落实到方方面面、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党组织引领运行机制。党的组织齐全,覆盖所有产业,战斗力强,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八组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十面红旗、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市委组织部前不久专门深入八组调研,总结推广他们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这条经验正是八组走在前列、立在潮头的根本经验。

当好组长五要素

过去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靠领头羊。做农村工作需要一大批“一懂两爱”的干部队伍。农村干部可以学一学周宝生当好组长“五要素”。

一颗初心。周宝生说:“我这一生就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周宝生高中毕业后被父亲“人托人”安排到县里工厂上班,算是脱离了农村,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惦记着乡亲们,随便找了个理由跑回家,被乡亲们推选成小组长。后来事业有成,有领导要调他到乡里当副乡长,转户口、端铁饭碗;又有领导调他到县委工作,还能任个较高职务;还有领导请他到市里某温泉开发区当总经理,甚至给更大的舞台,都被他婉言谢绝了。1953 年出生的周宝生,从1978 年担任组长至今没挪窝,像螺丝钉拧在这里一动不动。虽然他现在担任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东湖学院董事长,但他更喜欢别人称他小组长。并且,“献了一生献儿孙”,他的儿子周志专是武汉大学经济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完全可以到大都市谋个好职位,但周宝生引导儿子还是回到八组来,周志专欣然答应,成为了官桥八组第二代领头人。而今父子同心、前呼后应,共为八组群众谋幸福。

一双锐眼。周宝生说,群众是坐船的,也是划桨的,干部是掌舵的,也是看风观浪的,所以当干部要有一双锐眼。一要看机遇。看政策机遇,看市场机遇。八组的几次产业转型发展,包括当初发展门店商业和五小企业,中间发展永磁合金、斜拉索企业、后来发展大学教育,全在于看准机遇立即上马。二要看风险。要学会预测风险、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刚接手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的时候,遇到一次较大风险,周宝生主动应对、上下求索、成功化解。周宝生的体会,任何时候都要讲政治,听党的话,跟党走;任何时候都要讲正气,坐得正、行得稳,不搞歪门邪道,坚持这两条,是最大的防风险。三要看火候。什么时候该搞,什么时候不该搞,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场合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好分寸。性格豪爽的周宝生承认,正是因为组长这个中国最小的官,锻炼了他的耐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而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让自己处事更加宽厚一些;重大历史时期的决策,让他既坚持原则,也讲究办事方法,学会迂回解决问题。

一副铁肩。周宝生说,为人不当官,当官不一般,不一般就是有铁肩;有铁肩膀才能当好干部,溜肩膀最好不去当干部。铁肩要担责,当年在全县率先推行联产承包,受到县里大会批评,被领导大喝“危险”,周宝生认为能让群众吃饱饭肯定没有错,他愿担这个责。上级领导来检查,令他赶紧收手,家里的狗子对着领导乱汪乱叫,周宝生有气不能出,顺手抄起一根冲担把狗子打死了,以表示沉默的反对和坚决搞下去的决心。铁肩要担难,刚开始与武汉大学联合创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有很多无法想象的难处,他都作为问题一个个处理掉解决掉了。40 多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没有一秒钟灰心过。铁肩要担险。东湖学院搞基建的时候,有地方混混来生事,并威胁他,周宝生说:“来吧,我老周一生不信邪,从来不怕鬼打架!” 有一帮人想包揽学院米油供应,找人闹事,扬言不要他们包就要死个把人,周宝生铿锵有力予以回应:“打死人也不能让他们包!他们包了,米油质量就没了保证,学生安全就没有了保证,纵有天大的本事让他们闹,我老周顶着!”

一把抓手。周宝生说,干部的手就是抓手,会抓工作,特别是会抓人的工作。当年任小队长,经常要组织群众去搞水利,每次完成任务总是八队遥遥领先,他的搞法是,开完动员会,杀肥猪犒劳群众,组织看电影,然后三五天解决战斗,不像别的队软搞慢搞一拖个把月。记者问周宝生,你是怎么管理大学的?周笑着说:“用制度管人,用纪律管人,用待遇管人。我给你应有的或者超出同类学校的待遇,你得遵守我定的制度和规矩,违反了我不看情面,纪律是不讲情面的。”“当然也要讲感情,做过细的思想工作,那也是我的强项。”记者随同周宝生来到正在大兴土木的新校区工地,见识了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作风,“这个事你不要跟我说,找你的顶头上司说去”“这条路明天一定要铺石子,否则你就给我走人!”他认为管理这千把两千亩的基础建设工地,不是他这个董事长亲自抓的事,有人专管,他只抓定盘子、定标准,按清单检查督办。

一双赤脚。周宝生说的赤脚,有三层意思。一是保持打赤脚的本色。他常常跟班子成员讲,不要以为拥有了金钱,便可以贪图享乐、骄奢淫逸;不要以为拥有了权力,便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不要以为拥有了荣誉,便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周宝生说他跟领导只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从不为私事找领导,也从不跟领导送礼,这是他几十年坐正行稳的底线和原则。二是保持打赤脚的良好心态。俗话说,打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小组长敢见大官,市长省长部长,应见就见,该找都找,平起平座,有事说事,可能还夹带一点咸宁土话甚至粗话。即使出了差错,要挨批评,也不怕,主动承担。他有两句口头禅:“搞得成搞,搞不成夹卵”“不准理发我改剃头,把我的小组长撤了也无所谓!”三是保持与打赤脚的乡亲们密切联系。他喜欢和乡亲们在一起,喜欢往村里农户家跑,喜欢到山区访贫问苦,喜欢帮助认得不认得的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组里村里镇里没有人把周宝生当神话,老人们喊他“宝生”,同龄人称他“老周”,中年人叫他“宝生哥”,只有年轻人才叫他“周董”。周宝生说得好:“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打赤脚的人,也不能忘了打赤脚的过去。”

握别周宝生,走出官桥八组,回望群山逶迤中的文昌塔,极目辽阔楚天,觉得此行收获沉甸。中国是三农中国,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实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破解三农发展新的矛盾和问题,推进三农强富美目标实现,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总结宣传推广官桥八组的发展经验,确实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