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重面子,更重里子——看合肥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省会样板”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健楠
  • 作者:杨丹丹
  • 2021-02-28 15:26:01

近年来,安徽省会合肥不断以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方向,持续接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全域整治向全域提升阶段跨越,奋力在安徽省当排头、全国创一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植入凝聚乡村之魂

庐江县罗河镇鲍店中心村阳家墩自然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由于处地偏远、贫困落后,趋向衰败没落。自2018年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告别了上百年走泥巴路的历史,村容环境提升变美,成为了“网红打卡村”。在这个小村庄里,随处可见历史留下来的旧物和印迹。老物件背后都有时代变迁的故事,村里专门标注了其来龙去脉及相关史料等。“我们的村民大部分姓阳,追溯祖上与欧阳修的后人有关联。”退休教师阳传宗介绍说,自从村庄焕然一新后,他便一心扑在村史文化搜集工作中,不断整理欧阳氏文化,挖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希望未来能建一座详实的村史馆向世人传播。

走进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挂面村,印入眼帘的便是条条细如琴弦的挂面,像道道轻盈的瀑布悬挂在竹架上,成为一道道风景。村里利用废旧校舍打造了挂面主题文化馆,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竹塘挂面的历史、手工制作的十八道工序及美食文化等。“这样的村庄有意思,不仅能看到农村美景,吃到绿色美食,还能品味文化。”来村里游览的客人纷纷感叹。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夏伦平介绍说,三年多来,该市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地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向农村白色污染宣战

“以前地膜、农药瓶、化肥包装等农业废弃物垃圾能卖的就卖、不能卖的就随地乱扔。既卖不上价钱,而且很多废弃物都不收。现在方便了,政府补贴有奖回收,一个电话就有专人上门回收,还能产生一笔不小的效益。”肥东县包公镇种植大户林家兵介绍说,他家种了1600亩粮食,每年产生的大量农业废弃物都由政府实施市场化回收处理。

在该县张集乡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记者看到“16个废农药瓶兑换一把牙刷或洗碗巾,64个废农药瓶兑换一瓶洗洁精,32个废农药袋兑换一块肥皂,56个废农药袋兑换一袋洗衣粉……”字样。社区内标注“有毒有害垃圾”字样的垃圾桶内,积攒了不少农药瓶和农药袋;墙上张贴的《垃圾兑换超市兑换回收项目表》详细标明了包括废农药瓶(袋)在内的13种垃圾所对应的兑换积分值与兑换物品量。全县范围内的农业废弃物通过村镇两级收集后再集中送到专业环保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

原来,合肥市按照“市场运作、财政奖补、专业化处置”的模式,牵头建立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体系。2019年开始,合肥市政府出台《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就健全工作责任、加强资金扶持、抓好回收处置和日常监管等,提出了明晰的“路径”。不断探索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县市用于支持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废弃农地膜回收、回收网点建设、回收设施设备购置等。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底,合肥市累计建立镇村回收网点498个,共回收废弃农药瓶(袋)9940.7万个,无害化处置1334.79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的白色污染问题,助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建、管、用都有农民身影

合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坚持村民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及村民理事会、乡贤参事会的自治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鼓励村民投资投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每一个村庄建设污水处理厂,投入太大,使用成本也高,便因地制宜自行探索了‘阳庄模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庐江县柯坦镇党委书记李杰峰介绍说,葛庙社区阳庄村民组自行探索,将村民的厨房、卫生间和厕所的污水统一收集,根据地形地势建设小型三格式净化池和生态湿地。每户污水收集费用不超过2500元,有效地节约了成本。该村党员示范带头,筹资5.1万元投入环境整治。

王帮勤是肥西县杮树岗乡新街社区的农民。从去年开始,她上岗成为村里的保洁员。每天要在村里扫地、收垃圾,工作八个小时,月工资1200元。“工作不累,但是要有负责心,村里不定时会有人来监督和检查。”她说。

“村里的环境保洁之前是交给第三方公司维护运营,实践中感觉这样操作效果不好。农民成为‘甩手掌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我们把村里环境保洁维护这一块交到村里并成立了村保洁公司。拿出清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让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村民来承担,同时组织发起环境评选等活动。大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肥西杮树岗乡党委书记何欣欣介绍说。

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农厕

“每户农厕都有一个身份证编号,在全县农厕管理电子平台中输入编号,就知道这一户农厕的使用管护维修等具体信息。同时通过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把村两委干部从农厕管护的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日常监督巡查即可。”肥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东林介绍说。

在肥东县石塘镇农村改厕维修清掏服务站,记者看到,该镇所有的农厕使用及维护情况全部在电子屏上适时显示。农民家的厕所出现故障或清掏,一个电话就可以通知到专业的维修清掏服务队上门免费服务。清掏出来的粪污可以就地回田,不需要地则由保洁公司收集统一运到镇上的农村卫生厕所粪污资源利用示范基地——肥东县英超生态专业合作社的储粪池里。

“自前年年底合作以来,我们已经消纳了200多方的粪污。”肥东县英超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霞英介绍说,合作社拥有1000亩的经果林,亟需大量有机肥的使用,在与石塘镇签订粪污消纳合作协议后,村民家中粪便池清理后不需要留用的粪渣粪液就统一送到他们的基地使用。种植出来的蔬菜和水果品质好,受到市场的欢迎。

通过三年多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合肥市农村环卫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乡镇政府驻地及较大的中心村农村生活污水市场化管护机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村改厕“一站两体系”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厕所革命”中存在的“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实现了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资源化利用处置有去处。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