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炭化还田养护黑土地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陈晨
  • 作者:于险峰 张仁军
  • 2021-03-07 13:44:0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更坚定了深入研究生物炭保护东北黑土地的信心和决心。”曾多次提出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保护东北黑土地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告诉记者。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而东北黑土地更是耕地中的“大熊猫”,陈温福对保护黑土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他认为最好的保护方式是种水稻:“黑土地种水稻不会退化,水稻根系特别发达,土地肥力不会下降,种水稻会使黑土越种越黑。”

但是种水稻受到资源限制,得有水才行,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的水资源,通过水利工程把“两江一湖”的过境水给留住,然后实现井水替代,尽可能地维持好现有水稻面积或略有发展,现在东北水稻面积有8000万亩左右,有潜力发展到1亿亩。

“保护黑土地的另一种方式是秸秆还田,包括直接还田、过腹还田与炭化还田,各有各的妙处。但如果没有大功率机械,秸秆粉碎不到位,直接把秸秆全还田还不行,会影响作物生长,在东北影响更大,尤其旱田在秋天把秸秆翻到地里,第二年开春解冻会漏风跑墒。在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难度大的地区,秸秆炭化还田是一种很好的补充。”陈温福向记者介绍了3种秸秆还田的方式。

陈温福介绍,我国年产秸秆约10亿吨,其中可收集资源量约为9亿吨。近年来,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利用率已超过85%。但是每年仍有约1.2亿吨秸秆被弃置在田头、路边、沟渠旁或村落中,甚至就地焚烧。秸秆不仅难以回归土壤,更变成重要的污染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

炭化还田还具有促进碳中和的重大作用。有计算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如果刀耕火种的农业被刀耕“炭”种取代,每年可抵消多达12%因人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增加的CO2排放。

为此,陈温福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改土”新理念,确立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炭化技术为基础,以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通过生物炭基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同时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固碳减排多重目标”的技术路线。

目前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政府大多有补贴,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化、保护性耕作等都有补贴,唯独炭化还田没有补贴,陈温福对此呼吁:“炭化还田是一个新兴的项目,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炭化还田的好处有些是直接还田与过腹还田不可替代的,比如缓解土壤污染问题、白浆土问题,尤其是土壤障碍问题。”

陈温福为此提出要大力推广秸秆炭化还田,保护东北黑土,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炭化还田列入秸秆利用补贴项目,促进秸秆还田改土;二是扶持生物炭产业发展,国家应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与措施;三是建立国家级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物炭产业化开发示范区,搭建生物炭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并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