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廊道 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

2021-03-23 08:03 来源:中央稿库 编辑:缪翼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堡子村,站在制高点向远处眺望,西霞院水库风光一览无余,宽阔的平湖之水碧波荡漾,开通的生态廊道沿湖边蜿蜒穿行,栽植的生态绿化树木,宛如一条条“绿色飘带”洒落在河边。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流已初露芳容,成为今春游客们新的打卡地,每天前来观看黄河风光、水鸟翱翔的人们络绎不绝。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母亲河再梳洗容颜

近年来,孟津县秉承绿色发展新理念,以“建好黄河生态廊道就是打造幸福河”为主题,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改善黄河生态环境,在沿黄主干道打造“路路树不同,处处有特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多彩长廊。

连日来,在孟津县沿河生态廊道上,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植树场景,一幅绿色打底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截至目前,已完成植树造林17000多亩,为母亲河再梳洗容颜,披上了绚丽多彩的“美装”。

滨河绿道、沿路绿道、湿地绿道,孟津沿黄生态廊道上,这一串串“绿色项链”连接起了青山绿水、生态湿地、历史文化、城镇公共空间。孟津县县委书记杨劭春说:“建设沿黄生态廊道是孟津县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助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分区分类修复治理、强化资源环境约束和构建绿色发展理念,将黄河生态廊道打造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带和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样板”。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孟津县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因地制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工程,大力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率先实现沿黄生态廊道孟津段全线贯通,并初步形成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山水河林路”一体区域生态格局。同时,依托沿黄生态廊道和黄河生态自然保护区,将规划建设“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游生活”生态系统,形成“水、滩、林、草、鸟”有机融合的城市沿河风貌,让沿黄区域成为慢生活、微度假理想目的地。

为此,孟津县按照“一带示范、双道引领、四段联动、八景点缀”的整体布局,完成绵延126.64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将小浪底风景区、西霞院风景区、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王铎故居、大河古度文化园、万亩荷花风景长廊、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文化古迹、生态景观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让黄河文化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成为黄河沿线重要的绿色屏障和展示黄河风光的重要窗口。

会盟镇结合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挖掘黄河文化旅资源,将生态廊道沿线的黄河湿地、伯夷叔齐扣马谏、李密饮酒台、孟半朝、王铎故居、狄仁杰故里等文旅资源联线成片,形成文旅融合“大餐”“套餐”,让黄河绿道成为穿越5000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廊。同时,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原则,打造出万亩水稻、万亩莲藕、万亩酥梨等生态田园美景,把耕作文化融入产业、融入旅游、融入节庆,成为洛阳地区农耕文化的打卡地,深受游客欢迎和追捧。

强力推进区域生态恢复,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美景

孟津县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城市,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出峡谷,入平原,在孟津大地留下了漫长的河岸线,有着大面积的浅滩湿地,生长着茂密的植被,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形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翠绿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黄河湿地等天然生态美景。每年冬季进入枯水期,水位下降,鱼虾、水草显现,大批的候鸟前来觅食、歇息,形成万鸟竞翔的美丽奇观,被命为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孟津县对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内的各种种植、鱼类养殖等进行了全面清退,对多处违法违规养殖设施进行拆除,通过播撒湿地草籽、水系连通等方式对整治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先后建成3个共1.9万亩的湿地恢复示范区。曾被生态脆弱困扰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眼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和“乐园”,吸引了大量鸟类爱好者前来观赏。

白鹤镇鹤南村附近的黄河岸边,湛蓝透彻的天空下,泛着蓝光的黄河水,闪出一道道波光,缓缓向东流去,留下一群嬉戏的水鸟,时而掠过河面,时而凌空飞起。离这“春色”不远处,是建设中的孟津县湿地修复暨水禽栖息地——“万羽洲”所在地。现场,伴随着挖掘机不停地铲起放下,地面上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图案。未来这里将呈现出面积约2000亩,以荷叶、鸟羽为设计构想的水禽栖息地,并配置有彩羽岛、云栖地、荷叶乐道、乌禽繁育中心等18处景观。

如今的孟津黄河廊道已成为景观廊道、产业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已成为孟津的一张城市名片。贯通的滨河绿道备受游客青睐,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人们在绿道上慢步,孩子们在湿地公园中嘻戏,尽情地享受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乐趣。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