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畜牧·资源化利用 详情
碳达峰行动中的农业担当与困境——从江苏久源实践看畜禽动物粪污处理及秸秆综合利用
  • 编辑:刘一明
  • 作者:刘一明
  • 2021-04-18 19:15:01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农业农村和涉农企业应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努力呢?

zhen.jpg

3月30日,全国畜禽动物粪污处理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调研会在江苏省兴化市召开,当地政府代表、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以江苏久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久源”)为案例,共同研讨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前景、问题、出路及政策建议。


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 开发农村清洁型能源

农业农村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首先要从排放源头着手,坚持源头减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量或产品的排放强度。其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农村合作社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毕美家告诉记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期受到中央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胡春华副总理都曾多次就该问题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要求强化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主体责任,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建设,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目前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微信图片_20210418190510.jpg

除了坚持源头减量和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逐年提高,保障了肉蛋奶稳定供给,但部分畜禽粪污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种养主体分离,种地的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种养不匹配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把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肥料化利用,制作成有机肥还田,才能构建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使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也更利于农作物的成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崔宗均告诉记者,从物理层面上讲,沼渣等有机质能成为土壤团粒结构的核心,使土壤蓬松,多空隙,增加土壤通气性,提供大量毛管空隙,提高保水保肥性;从化学层面讲,能够实现交换吸附,使矿物元素离子化;从生物层面来看,能给微生物提供热源,对其生理活性有刺激作用。

在能源化方面,长期以来,农村沼气在解决农村缺柴少烧、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农户改厕改圈改厨、净化庭院卫生,沼肥替代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沼气不仅优化了农村用能结构,助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还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农村沼气有着巨大的资源潜力,2019年作物秸秆生产量为8.65亿吨,可收集资源量7.31亿吨;2018年,全国猪、牛、家禽三大类畜禽粪便资源量约为24亿吨,粪便堆肥化处理量约为16.8亿吨,可供沼气生产利用的畜禽粪便资源量约7.2亿吨。可用于沼气生产的其他有机废弃物,如蔬菜废弃物、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等同样潜力巨大。”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处长付长亮说。

 

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打造样板型可持续发展企业

来到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天鹅村,记者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中看到了数个巨大的白色圆柱体发酵罐,据介绍,这里是久源公司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园区,该项目园区总占地46.5亩,总投资1.1亿人民币。

微信图片_20210418190445.jpg

“此处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共设有6座5650立方的搪瓷拼装厌氧发酵罐,同时每座发酵罐顶集成一套1750立方的双膜沼气储存柜。” 久源公司总经理杨德瑞指着发酵罐告诉记者,这套设备能够为发酵物料提供均一的厌氧环境,保证物料的厌氧反应顺利进行。

走进项目园区,一辆畜禽粪污转运车正将各养鸡场收集来的鸡粪卸入调配池。据了解,除了消纳鸡粪,久源公司还与周围的养牛场开展了合作,由养牛场收集牛粪,经设在牛场的预调池调配后,通过管道送入到园区内牛粪调配池,再经加温调配后进入厌氧发酵罐。同时,公司还从周边农田收储秸秆,运至园区内,经粉碎机粉碎后,进行发酵处理。

微信图片_20210418190456.jpg

据杨德瑞介绍,目前工厂每年能够处理各种畜禽粪便40万吨,秸秆2万吨,每年能生产沼气1220万立方,提纯生物天然气640万立方,年产值3141.75万元。

“2015-2017年,国家共投资60亿元,支持建设大型沼气项目1423处、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64处。“久源董事长吴坚告诉记者,江苏久源公司的生物天然气项目正是64处试点之一,得到了中央投资4000万元的支持,从2016年12月开始立项,2019年01月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建成,现处于试生产阶段,已累计处理各类养殖粪污3万多吨,生产沼气35万立方,沼渣、沼液有机肥已向周边果园农田供应2千多吨。

“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方式,解决了粪污无组织排放和秸杆焚烧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项目最终的产品为生物天然气和沼渣、沼液。生物天然气是绿色清洁能源,沼渣与沼液是绿色有机肥,将有利于周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更是打造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板企业,助力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吴沛良告诉记者,据测算,建设1处5000立方米池容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每年可消纳3万吨粪便或0.6万吨干秸秆,可减少COD排放1500吨或颗粒物排放90吨。

 

破解发展难题和困境, 建立政策扶持和长效投入机制

生物天然气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据杨德瑞介绍,传统天然气销售是特许经营商品,当地政府都给每个燃气公司划定了经营销售区域,对这个区域有一定的垄断经营性质,生物天然气企业作为一个新生的燃气生产销售企业很难进入该区域销售,也很难取得特许经营权。

从运输角度来看,天然气运输属于危险品运输范畴,生物天然气企业很难取得危险品运输资质,且运输车辆价格昂贵,一般为营运车辆,生产企业购买使用有很大困难。

生物天然气进入城市燃气管网,是最安全节能的一种销售渠道,但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燃气公司给的价格太低,一般比门站接收价还低,生物天然气企业无力承担。“因此我建议政府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当地燃气总体规划内,进入城镇燃气管网销售,政府给生物天然气生产企业一定的终端补贴,助力生物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 杨德瑞说。

北京盈合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姜凯青告诉记者,目前生物天然气项目建设手续比较繁琐,土地指标获取较难,第三方治理项目难以建立处理收费机制,甚至要花钱买原料,造成原料成本高。同时,生物天然气销售难以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损失中间利润,产品价格化石能源相比竞争力不足,项目产业链较长,沼液消纳及有机肥销售对大部分企业存在压力,企业需要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作和盈利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401182127.jpg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吴晓春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完善生物天然气和沼气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首先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努力将生物燃气培育成为供应主体之一。将生物燃气纳入城镇燃气布局以及管网设施基础建设,融入燃气经营范围,与常规燃气实现融合发展。同时,加大生物燃气和有机肥科研投入和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可度,扩大受众群体,培育生物燃气市场。

二是发挥有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培育建立废弃物处理付费机制,真正将生物天然气工程由“发酵原料需求者”变为“废弃物污染治理者”,推动畜禽粪污优先供应生物燃气工程。从种养业生态链接推动有机绿色农产品发展来看,政府应当加强种植业与养殖业与纽带企业的衔接,搞好沼渣沼液科学利用布局规划,促进有机生态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政策落实。落实《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实现生物燃气全额保障性收购,落实生物燃气工程用地、用电、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在发酵原料收储运、沼气发电上网、生物天然气并网、有机肥销售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加强与国际国内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终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鼓励先建后补,继续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整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现有资金,用于发展生物天然气。同时,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建立长效的可持续运营机制。

六是加强安全监管。把保障安全生产放在发展生物燃气的重要位置,加强安全监管培训,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防范安全生产风险。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