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让“中豆芯”加快大豆产业融合发展
——首届中国大豆产业链峰会热议打好大豆“翻身仗”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杨曙光
  • 2021-04-29 16:30:01

2021年4月24日,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植物基因组产业转化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大豆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大豆基础研究、育种应用、种业推广、农产品加工、创新消费产品应用、产业金融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围绕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全产业链融合,打好大豆种业“翻身仗”进行了深入研讨。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科学家盖钧镒院士在和会场连线视频中说,大豆产业要加快种业创新,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创新产业链融合发展。

产量要上去 政策要跟上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科学家盖钧镒院士在和会场连线视频中说,目前大豆平均亩产不到300斤,这和品种、土壤肥力、大豆发展政策都有关系,大豆产业要翻身,产量首先要实现亩产400斤,这就需要种业创新,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盖钧镒说,中国有3万余份大豆种质资源,但资源的利用率不到5%,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创新还有巨大的潜力。

垦丰种业大豆研发总监胡喜平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优异种质资源缺乏、品种“审而不推、推而不广”等问题制约了大豆产业的发展,垦丰种业地处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但是公司也没有把大豆作为主力盈利品种,胡喜平认为大豆创收能力低是重要原因。

地处新疆的九圣禾种业首席产品官王长海说,新疆大豆平均亩产300斤左右,综合效益不高,如果能提高大豆加工产业的附加值,大豆的潜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大豆品种创新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王绍东认为,大豆不仅需要新品种,还要制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他说,目前好的地块都是种的玉米水稻,种大豆的都是肥力不好,或者是“填空补缺”的地块,这种现实的问题不利于大豆产业发展,他也指出,好多审定的品种没有生命力,没有对产业的发展带来变革。


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强说,企业利用“中豆芯”产品,将会在种子打假、品种定向改良、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芯片上选育 佼佼者下田

盖钧镒院士指出,基因重组技术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已从分子育种向智能化育种转变,我国目前正在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育种迈进,和国外差距很大。盖院士对“中豆芯”系列产品运用于大豆品种选育和推广前景非常看好,认为这是大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利好消息。

“中豆芯”系列芯片是大豆高效精准分子育种工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邱丽娟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历时4年,经3代更迭打磨而成,直击大豆产业“卡脖子”问题,为大豆产业链的融合创新提供了核"芯"利器。正如PNP农业食品战略总监张翼翔所说,品种研发要更多横向看问题,产业链高度关联,要形成合力,整个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中豆芯”系列芯片可以说打通了整个产业链的痛点,将促进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目前“中豆芯”一号在基因挖掘、群体进化、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基础科学研究中已取得成效,这将加速大豆新基因的挖掘及选择育种的进程。中国农科院和康普森已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农科院、黑龙江农科院黑河分院、黑龙江农科院大豆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利用“中豆芯”二号育种芯片在功能基因鉴定、定向改良、F1真假杂交鉴定、指纹鉴定方向取得初步进展,育种家借此能加快摸清育种材料的优异基因,加速基因聚合,减少田间工作量,降低育种成本,缩短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周期。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强说,企业利用“中豆芯”产品,将会在种子打假、品种定向改良、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会的企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咨询合作事宜。

增加大豆营养 提高加工附加值

我国居民的摄食结构以动物蛋白和谷物蛋白为主,高动物蛋白摄入可能伴随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摄入,存在激素、抗生素超标风险。以谷物蛋白摄入为主的膳食,可能导致摄入氨基酸不平衡,导致营养缺乏。过多摄食动物性蛋白危害有:加重肾脏负担,易导致碱中毒,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高,加快骨质疏松,增加肠道癌症危险。

大豆蛋白是公认的全价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9种必须氨基酸,含量能满足人体所需,且低热量、不含胆固醇、不存在激素与抗生素超标风险,更不存在疯牛病、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疾病传播感染风险。

从人们健康需求出发,增加大豆蛋白摄食十分必要,并且将成为大豆产业潜在增长点。但是,大豆并非十全十美,存在豆腥味、苦涩味、致敏性、胀气因子、加工附加值低等因素。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王绍东表示,去除不利因子、改善其风味口感、增加其营养与加工附加值,必将成为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的首要目标。他认为“高营养附加值”大豆品种,会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高加工附加值”大豆品种,为加工企业带来了高利润,刺激拉动上游大豆生产,从而促进大豆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王绍东领导的课题组在无腥味大豆食品、无腥味大豆素肉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并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根据咨询公司尼尔森(Nielsen)数据显示,截至去年4月19日,植物性肉类替代品销量较前年同期猛增200%。汉堡王、星巴克、赛百味、肯德基、喜茶等餐饮品牌先后推出相应产品,快速试水未来“人造肉”市场。

植物基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蛋白肉,主要靠豆类蛋白转化制成,另一种则是利用动物干细胞人工培育而成。由于后者培育较长且成本较高,因此市面上人造肉企业大多为植物蛋白肉。

珍肉食品创始人吕中茗说,植物基产品是这两年才流行起来的,缘起全球范围内的素食兴起和健康需求,“珍肉”希望用植物基蛋白肉为老百姓餐桌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他相信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将从“无肉不欢”走向“无肉也欢”,这是一个消费大趋势,将对大豆产业开发无腥味和高营养价值的品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突破一亿吨,一面是国内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民种豆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产业链后端原料成本高,加工及创新利用的竞争力不强。“中豆芯”系列产品的推出,将使我国大豆在自主品种创新、产业链重塑、多功能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上,展现诱人的前景,大豆“翻身”指日可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曙光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