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人居 详情
河南长垣: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来源:长恒市农业农村局
  • 编辑:李慧斌
  • 2021-06-08 12:45:02

近年来,河南省长垣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绘好一张蓝图

按照“政府引导、专家指导、群众主导、共同缔造”的原则编制乡村规划,以规划高标准促进人居环境高质量。一是打造市、乡、村“三级规划队伍”。聘请7名中规院专家担任规划顾问设立市委规划委员会,组建了308人的“乡村规划师”人才库,按每村至少有1名“规划明白人”配备村庄规划管理员,形成了“总规划师、责任规划师、规划明白人”的市乡村三级规划工作实施把控体系。二是坚持分区控制、分类规划、分别施策“三步走”。系统梳理市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沿黄河生态景观带、历史文化风貌带、特色产业发展带、绕城融合发展带,分区对村庄发展提出控制要求,将全市城市规划区外的508个行政村划分为152个搬迁撤并村、23个集聚提升村、59个特色保护村、70个城郊融合村和204个整治改善村,分类编制村庄修建性详规,分别明确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三是推行政府、专家、群众“三结合”模式。市财政投资3000万元,聘请河南大学规划院,编制完成城镇规划区外所有行政村的基础性规划;创新规划“点餐”模式,由专家列出项目清单,村民挑选商定规划点位、规模、建设时序等具体事项,挑出实需项目;引导67个规划师团队开展陪伴式服务,确保群众深入参与,编制出接地气、真管用的好规划。目前,除搬迁撤并村外其他村庄均启动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构建两个体系

在开展五星级示范村创建活动过程中,长垣市构建了“11115”体系和“369”体系,凝聚强大合力,统筹各个部门、各种资源、各界力量,提供制度保障。“11115”体系,即每个行政村都要编制一个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成立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的一揽子改革,制定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畅通、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五大工程。为促使“11115”体系的落地,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建立市、乡、村三级干部包村制,成立指导员队伍,实行“一村一档”、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加快五星级示范村建设。“369”体系,即市财政3年内分别安排3亿、6亿、9亿元“五星级示范创建村”奖补资金,对创建成功村每年给予50万至1200万元奖励。目前已验收星级示范村31个、达标村380个,已拨付奖励资金3.2亿元。

汇聚三方力量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的工作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活社会参与投入的活力,激发群众共建共享的动力,加速五星级示范村创建的进程。一是提高各方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推进工程,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机构,高位推动,专班推进。建立市乡村三级督导机制,实行周督导、月排名、季观摩,市委书记市长约谈,压实了各级责任。建立“五个一批”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机制,选优配强198个基层党组织,促使419名村“两委”干部和5028名党员带头退出超占宅基地1625宗786亩、缴纳有偿使用费632万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纳了356家企业和1080名在外经商创业人士、社会乡贤累计投资捐资3.2亿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设。营造“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浓厚整治氛围,鼓励群众自发投工投劳24万人次。二是培养群众自我约束的习惯性。把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责任和义务纳入村级“一约五会”,建立起“一元”约束和积分管理机制,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目前,全市评选出“五美庭院”4.48万户,每周五2万名志愿者义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三是激发干群主动作为的创造性。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乡与乡、村与村比学赶超、明争暗赛,创造出很多撬动社会资金和项目下乡的好点子、好办法。在资金投入上,以政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接近15亿元投入乡村建设;在承建主体中,采取村民自筹自建模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建设成本;在资金筹措中,发动在外经商创业人士设立村建项目互助资金池和“村引归村、镇引归镇”的招商模式,让村集体参与收益分成,激发村级干群工作积极性,探索出了破解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问题的新路径。

实施四大工程

坚持以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着力点,实施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四大工程,做到农村人居环境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

实行市场化保洁,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7家大型环卫保洁公司,乡村保洁员数量占全市农村人口比例的4‰,实现市场化、专业化保洁的全域覆盖。坚持每天“一洒水、三清扫、常处理”,做到垃圾杂物“八清零”和村庄垃圾“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实施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工程。在每个村庄按照每260口人配备一个2.5m3垃圾箱、共配3000余个,建设乡镇标准化垃圾中转站16座,全市建有生活垃圾发电厂1座、生物质天燃气厂1座,配备小型保洁车2600余辆、大型勾臂运输车70余辆,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全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探索实施“三分类两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工程。采取“户、村、乡”三级分类,湿垃圾集成规模后制成酵素和有机肥;干垃圾可分成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予以处理;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目前,全市163个村实施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人均0.5公斤。

实施一体化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把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两大工程一同谋划、一体实施,集中力量,优先推进,实现厕污同治。建设模式差异化。35个城郊村直接并入市政管网,纳入城区污水处理厂,54个镇区覆盖村纳入18个镇区污水处理站,214个相对独立村投资20-50万元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点,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因村制宜分类“建起来”。筑网改厕同步化。全域推广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管网建设与改厕一体设计、一体建设、一次成型。目前已铺设农村污水主管网1413公里,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点319个,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14.6万户、普及率达到91.25%,切实把管网“用起来”。运行维护规范化。各村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农户污水进入管网前,必须建设沉淀池,缓解污水处理站点压力。引进污水处理运营公司进行常年技术指导和运营维护,生态环境分局定期巡回监测,确保水质达标排放。通过市乡村三级共同努力,真正把污水处理系统“管起来”。

坚持改革驱动,提升村容村貌。以国家级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规范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实行超占面积有偿使用、分类退出,为村容村貌提升,提供资金支撑、空间支撑、路径支撑。提供资金支撑。村集体通过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每年收入3942万元,通过拆旧复垦指标交易获得收益1.7亿元,通过美丽产业实现经济收益1.6亿元,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问题。提供空间支撑。累计腾退宅基地9357亩,建成党群文体广场413个、村史馆71个,村民大礼堂36个、四点半课堂107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80个、停车位6279个等,同时建成“四园(果园、花园、游园、菜园)”3081个,变消极的闲置空间为积极的公共空间,优化了村庄布局、美化了公共环境。提供路径支撑。全市依托腾退宅基地,采取“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模式,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发展美丽产业,探索了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美化、以乡村美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全市完成街巷硬化2242.73公里,围村林373个,街道廊道绿化1001公里,文化墙打造17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79万盏,天燃气通气3.7万户,电子摄像头7889个,整治坑塘813个,其中改造成游园(公园)218个,成功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28场,涌现出了花香云寨、生态宋庄、幸福上官、古韵大浪口等一批特色村庄。

长垣市通过绘好一张蓝图,构建两个体系,汇聚三方力量,实施四大工程,探索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长垣模式,初步实现了由一处美向处处美,由一时美向持久美,由内在美向外在美的转变。为巩固提升成效,高质量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