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守护沃土生态 筑梦绿色未来
——中向集团“木本泥炭养地战略”导读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兰宇
  • 作者:余向东 颜旭
  • 2021-06-11 11:48:01

在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宏观背景下,中向集团向世人所打开的,是一幅雄心勃勃的“养地战略规划图”。

中向集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优质耕种层快速构建、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实践中,以木本泥炭为原料,进行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推广,能较快改善修复新垦耕地、废弃宅基地复垦地、矿山塌陷地、盐碱地、四荒地的土壤土质结构,大大提升耕地地力。并针对不同农地的需求层次,研发出土壤地力提升、生态有机肥料、生态恢复保护等系列产品,全方位、多层次的养护土地。

中向集团董事长朱锐告诉记者,集团在国外开展矿业开采合作过程中,发现了木本泥炭对于土壤改良的特殊意义,前期投资数亿元,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把优势资源变成优质改土材料、变成适合国内土地适用的配方产品。

以“大道共容,和谐共生,正己守道,产业报国”为企业核心理念,以推动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担当,致力于构建绿色生态系统的领军科技企业,中向集团的“木本泥炭养地战略”正在落地实施,向大地铺展绿色。

战略之基——天然优质的木本泥炭原料

东南亚地区高温高湿的特色气候环境,使其成为全球优质木本泥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域。中向集团在实施“一带一路”东南亚经济合作项目的矿源区内,拥有最稳定的木本泥炭资源层,并拥有独家开采权。

木本泥炭,埋藏着热带植物的前世今生,历经千年万年发酵,腐殖酸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达90%,改土效果最好。但是在过去,东南亚矿业开采中的木本泥炭,基本属于剥离弃用的“鸡肋”尾料,原产地用不上,北半球的荒芜干旱土地“伸长了脖子”却承受不起长距离运输成本。

将这一优质资源引进国内,中向集团首开先河。资源引进与产品正式投产前,企业对产品规范与开发进行了充分论证,与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及地方联合开展土壤改良产品的研发与试点,对使用效果反复试验。并联合国内科研与主管部门,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农用腐殖酸和黄腐酸原料制品分类、农业用腐殖酸钾、硝基腐殖酸等国家标准。

截至2020年底,中向集团已在全国10余省份、30多个市县开展土壤地力提升、有机农业试验、土壤重金属钝化、畜禽养殖业堆肥处理、生态恢复与保护等工程项目。获得耕地主体材料应用、铁基-腐殖酸材料应用、煤基植物营养素制备、土壤镉砷同步钝化等10余项国家专利,成为行业翘楚与头部企业。

中向集团所属的中向利丰总经理刘欣透露,在国外的合作开发区域内,木本泥炭储量高达3.6亿吨,可开采储量达 3.3亿吨,集团业务涵盖了资源勘探及开采,可有效发挥低成本、高品质的优势,为中向集团“养地战略”与绿色能源产业链,提供稳定的资源保障。

中向利丰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年起,与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探索运用科技手段和工程化措施有效提升耕地质量,把木本泥炭应用于优质耕作层快速构建工程、矿山生态恢复工程、贫瘠土壤地力提升工程等领域,均收到快速提升产能、大幅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指标的效果。

连通江海,辐射内地——地处江苏省江阴市的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团绿色能源产业链中的原料生产加工基地,一期年产能100万吨,二期年产能达360万吨,可以用来改造优化近逾百万亩耕地,假以时日,扩产推广,受益土地面积将会大增。

核心工程——优质耕作层快速构建

中向集团最初的战略构想,是通过科技创新助力耕地质量提升,利用优质木本泥炭资源构建优质耕作层,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快速把生土变成熟土。

在朱锐看来,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不断满足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也很少能有国家像我国这样,倍加珍惜土地。

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遵循土壤熟化过程,通过一次性工程化作业,在短时间内提升新整治耕地的地力,促使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优质耕作层构建形成的土壤肥力基础,持续性可长达20年,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为贯彻落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自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团队,与中向集团联合开展基于木本泥炭工程化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及发明专利,并在吉林、青海、浙江、海南等全国多地实现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在提升新垦耕地质量工作中,率先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可供各地借鉴推广之路。

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2017年4-6月实施1700亩老旧宅基地改造,由北京中向利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方,开展“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中试项目”建设。根据项目实施后的测产报告显示,新垦耕地当年即达到周边长期耕种耕地产量水平。

陆家村的这块地,属于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民易地搬迁后,腾退出的土地面积指标,用于长春市新区开发建设。

在执行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时,如何保证新补充的耕地数量质量应与被占用的耕地相符,“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呢?在补充耕地过程中,按照传统土壤培肥模式,新垦或复垦土地培育出优质耕作层需20年的长期农艺培育过程,即使通过各种现代农技措施加速推进,也至少需要10年。

“陆家村项目”新增耕地来源为村屯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经过拆迁和平整后成为新整治土地。基于新材料天然木本泥炭对耕作层土壤有机质提升效应,以工程手段及时、长效解决新垦耕地耕作层熟化等质量问题,成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关键。

为验证这一科技创新技术的长效性,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于2020年对陆家村新增耕地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得出结论,总体耕地质量等级为6.97等,经灌排设施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优质耕作层构建等措施后,耕地质量提升近2个等级。

陆家村“土地整治+优质跟着层构建+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成功模式,在通榆县及周边黑土地形成示范效应,仅通榆县已用此法复垦改造4万多亩土地,新建一批高标准农地和水田。

深耕土地——从土壤到餐桌的绿色产业链

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是中向人与技术的核心发展动力及方向。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为核心战略,围绕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中向集团“深耕土地”的大手笔操作,囊括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贫瘠土壤地力提升、土壤重金属钝化、有机农业试验等项目。

大面积土地整治与生态环保工程,所使用的土壤改良剂,每亩一次性施用2吨主料,辅之以技术创新、工程技术、土地整治等多轮驱动,使得土壤结构、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等综合改善提升。

用木本泥炭改良土壤,实施“土壤质量提升工程”,可视为继土地整治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之后的“第五大工程”。

中向集团“土壤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包括东北地区农业宅基地复垦工程、华北地区土壤地力提升工程、西北地区贫瘠土壤地力提升工程。已在吉林通榆向海乡向海村苏打碱土水田、陕西延安冯庄康坪黄土旱地、山东东营渤海农场滨海盐土旱地、浙江桐庐钟山黄红壤水田、江西余江刘家站红壤水田、河北阜平片麻岩山地的成功实践,彰显这一工程魅力。

陆家村宅基地改造项目,实施前土壤本底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5.5g/kg,利用木本泥炭和沃土微生物进行优质耕作层构建后,经过农户三年常规种植,监测数据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12.53g/kg,接近对照区的常年耕种熟地的水平,快速培肥且持续稳产。

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双管齐下最为保险。中向集团的“技术包”里,配备不同地域、不同土壤、不同规模的种植技术方案。通过农业科研、绿色农业、产业多元化“三位一体”的模式,因地制宜助力农业,打造现代高效绿色农业示范样板。

企业推出“金沃系列”土壤调理剂,小包装产品,面向千家万户。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粮食、瓜菜、烟草种植试验表明,农产品的有机质含量均有大幅提升。在湖南省等南方水稻田实施土壤重金属钝化试验,隔、砷含量平均降低37%。

中向旭曜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堆肥增效剂,应用于畜禽养殖业堆肥处理工程,大大缩短了堆肥发酵周期,有效控制氨氮、硫化物气体排放,实现产品提质提量。

面向未来,中向集团正积极构建“从土壤到餐桌”的绿色产业链、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追溯化,农业生态有机融合,助力现代农业可持续化发展,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而努力。

延伸战略——为祖国山川筑起绿色屏障

纵观全球,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采石场生态修复的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废矿的植被恢复。目前欧美国家引用现代3S技术进行生态恢复,新型技术理念已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针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煤矿废弃地和有色金属矿尾矿库植被覆盖等。中向集团参考先进的科技技术成果,结合国内矿山实际情况,遵循“矿山修复五段论”,通过科学有效的修复技术模式,在相关修复试验中,各项数据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

所谓“矿山修复五段论”,就是以地貌重塑为基础,以土壤重构为核心,将植被重建作为保障,通过景观再现进行功能提升,推动生物多样性重组和保护持续稳定。技术细分上,基质的改良技术的物理方法,有表土回填、客土法等;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控制废弃地污染、改善受损环境、美化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微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改良土壤微环境、改善植物营养条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辅助修复技术包含边坡稳定技术、截排水、覆盖措施等,务必达到生态修复的最佳效果。

矿山生态修复,是中向集团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乃至“木本泥炭养地战略”的组成部分。

在江苏江阴市利港街道,中向旭曜将200余亩预留地中的部分沙地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格桑花种植实现沙化地的景观绿化恢复。而经过工业污染的地块,进行生态恢复后,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中向集团依托自有资源、科研创新及工艺技术优势,逐渐形成了集矿源开采、跨境运输、生产加工、方案提供、项目实施、数字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中和万物,向阳而生。

中向集团全力进军绿色生态领域,为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而服务,为实现“守护沃土生态、筑梦绿色未来”的使命持续加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余向东 颜旭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