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贵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刘久锋 徐海星
  • 2021-07-01 16:54:01

农业现代化,是“十四五”时期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贵州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6月,镇宁蜂糖李逐渐成熟上市。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的村民到了每年最为忙碌的时间,一车车李子从果园里拉下山,在“六马李子交易市场”售卖。为了买到好果子,有不少外地客商专程赶到六马镇驻扎,亲自挑选装箱。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弄袍村村民韦进文从2014年开始种植蜂糖李,经过三年多的精心培育,在2018年初挂果销售,当年就卖了上万元。现在种植面积有30多亩,每天找他订货的电话络绎不绝,“蜂糖李好卖的很,完全不愁销。”韦进文算了一笔账,一亩蜂糖李产量几百斤,按照均价25元一斤,亩产值有1万元以上。

镇宁蜂糖李,是由安顺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果实大、味浓甜,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每年李子上市都供不应求,其主要产区是镇宁县六马镇、良田镇、简嘎乡、沙子乡等地。

如今,蜂糖李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形成村村有果林、户户有果园的良好发展局面。“依靠李子产业,带动了全镇2779户1万余名村民增收。”六马镇党委副书记韦自平告诉记者。

除了蜂糖李,镇宁还根据其独特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重点发展了樱桃、火龙果、芒果、百香果等精品水果,成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县水果产业种植面积达46万亩,涉及涉及15个乡(镇、街道)175个行政村,带动农户2.98万户12.168万人。

水果产业,是贵州12个特色产业之一。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贵州围绕重点发展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盛夏时节,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猕猴桃产业园里,花木繁盛,猕猴桃已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米箩镇是六盘水红心猕猴桃的核心产区,曾经因耕地破碎、土地贫瘠,村民收入少、生活困难。2009年以来,水城县先后引进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六盘水市农业投资公司等企业来到米箩,按照“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

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米箩的猕猴桃产业规模日渐扩大,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3.6万余亩。通过种植红心猕猴桃,山多坡陡的地形成了“金土地”,当地村民成了产业工人。

米箩镇俄戛村村民李如明告诉记者:“土地流转给公司入了股,管理基地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日子过得好得很。”在六盘水,有很多像李如明这样的贫困户因为猕猴桃产业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挂果面积有7万余亩,直接带动12.6万人增收。种植规模增加的同时,六盘水还不断延长猕猴桃产业链,打造出了猕猴桃果酒、猕猴桃果干等产品,通过鲜果深加工提升猕猴桃附加值。

实践证明,贵州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贵州坚持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依托资源禀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每月农历逢“一”、“六”,遵义市凤冈县金桥梁大牲畜交易市场就会格外热闹,这是当地赶牛集的日子,周边村民、外地客商聚集于此买卖肉牛。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黔东北较大的肉牛交易市场,不仅吸引了周边省份的卖家来卖牛,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前来购买,市场一天最多交易量达3600头,年交易量超过10万头,交易额达数十亿元。

肉牛的热卖,源于凤冈县牛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凤冈县将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引进龙头企业,积极鼓励村民养牛,并且通过优种选育、科学饲养,实现了贵州本地黄牛产出高品质雪花牛肉的突破。截至目前,凤冈牛存栏16.9万头,年出栏6.8万头,肉牛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贵州肉牛产业重点县。

“家养三头牛,柴米油盐不用愁;家养十头牛,北京上海随便游。”一句顺口溜,道出了肉牛产业带来的改变。凤冈县土溪镇玉泉村村民曾德福,通过养牛,不仅顺利脱贫,还将子女送进了大学。凤冈县花坪镇东山村村民孙军现在养了30多头牛,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越来越多的养牛专业户出现,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养牛实现脱贫增收。

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贵州还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大力发展牛羊,优化发展家禽,促进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把良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徐海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