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版面 详情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三次思想“破冰”终叩开休闲农业大门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张艳玲
  • 2021-07-16 10:16:42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是远近闻名的花草苗木基地,很多人慕名前往,采购苗木,当地村民热情地免费招待客人。1986年,农科村一个叫徐纪元的农民盖起了新房,为城里人提供农家餐饮服务,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各地取经效仿,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逐渐走向全国,为亿万农民开辟出一片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天地。

图1.jpg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农科村在我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历史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农科村何以立于时代潮头?追溯这段创业史,三次思想“破冰”尤为关键。

万元户戴着红花游县城——

“穷光荣”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1983年秋,公社干部找到徐纪元,告诉他郫县(现郫都区)县委县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万元户表彰大会,公社经过研究决定推选他作为四个代表之一接受表彰。徐纪元一听直摇头:“不行,我今年花木才收入7000多元。”那个公社干部劝道:“这个收入不单单是指花木收入,加上你们家的副业收入,另外还有几亩田的粮食收入,加起来足够万元了,你完全有资格获得县上表彰。”

经这么一说,徐纪元只好去了。据他回忆,那次表彰会准备得真是隆重啊,县城街道上拉了许多横幅标语,诸如“勤劳致富光荣”“全民齐动员大力发展经济”等等。会议在县委礼堂举行,代表们住的是县委招待所。“我太激动了,像我这样一个普通农民,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和待遇。”徐纪元说,颁奖时,一位县领导还微笑着对自己说希望继续努力,争取成为十万元、百万元户。

至于会上发的那件奖品,很特殊,徐纪元不禁笑着卖了个关子。是什么呢?是一件永久加重自行车的购买指标。头一天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就交待,每一个万元户代表,交上178元现金,会完了就去领一部自行车。“那个年代自行车还要分配指标的,这种稀罕物怎么会落到农民头上呢,在当时这个奖励的分量可不轻啊。”徐纪元说。

表彰会结束那天,所有代表排着队,把崭新的永久牌加重自行车推起,自行车龙头上挂了一朵很大的红花,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代表们喜游县城四门。

“我在游行队伍中,从开始的不大自在、不好意思,很快变得无比激动,充满自豪。”徐纪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看来,“穷光荣”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乡党委书记上门做工作——

农家搞接待挣钱不丢人

徐纪元的花木生意越做越好,前来采购花木的客商越来越多,可破旧的老房子太寒酸,于是徐纪元下决心修房。1986年9月,一座宽敞、明亮的三合院式川西民居如期竣工。用旧房木料制作的各种家具,被漆得红亮亮的;院中的花台上安放着徐纪元自己制作的盆景桩头,十分雅致。

有一天,乡上有干部到农科村检查工作,看到这处漂亮的三合院忍不住驻足观看。徐纪元邀请他们进屋歇歇脚。眼看到了中午,有干部试探性的问徐纪元,你们能不能多煮点,主家吃啥我们就吃啥。徐纪元马上说可以可以,完全没问题,让家人麻利地做了几个家常菜。饭后,那个乡干部要给饭钱。徐纪元摆手不收,推辞道:“我们又不是开饭馆的,收啥子钱哦。”

没过多久,镇上不少人都知道了农科村有个农民修了座漂亮的三合院,又陆续有几拨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提出在院子里吃饭。徐纪元还是坚持不收钱。

让徐纪元没想到的是,乡党委书记杨守成也来了,还跟他摆起了龙门阵。

杨守成说:“听说有人在这耍起不想走了,还要在这里吃饭,有没有这回事啊?”

徐纪元老实回答:“是,到中午了,他们回去远,就在这跟我们一起随便吃点。”

杨守成笑道:“那我今天也不走了,在这里吃饭,欢不欢迎啊?”

徐纪元连忙说:“当然欢迎,只要杨书记瞧得起,我们还巴不得哩。”说完,徐纪元就吩咐大儿子去买斤肉回来。心想他毕竟是乡领导,就破例炒个回锅肉招待他。

吃完饭,杨守成又叫来徐纪元,十分认真的对他说:“今后不管哪个在这里吃饭,你就做给他们吃,他们要给你钱,你就收着。凭啥不收嘛,你们付出了劳动,做饭菜也要花成本,就是该收。”

徐纪元还是坚持说:“别人看得起我,才吃我一顿饭,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收钱好笑人哦。”杨守成又说:“你这个人要想明白点,现在都改革开放了,党委、政府鼓励大家勤劳致富,生意放开了做,凡是正当的钱尽可以放心的挣。”

杨守成走后,徐纪元反复思考,心眼儿渐渐活泛了:也许他说得对,劳动服务挣钱天经地义,反正也不耽误种花,可以尝试一下搞餐饮接待。

农家乐的名字叫响了——

农旅融合是片新天地

说干就干。徐纪元与家里人商量后,购置了些餐具、桌椅,又把房前屋后打整了一番。就在徐家全家动员,一切准备就绪时,村里议论开了——

“徐家花木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又要做饭馆生意了?”

“卖吃食可不是简单的事,忙前忙后,好麻烦!”

“别人吃了耍了拍拍屁股走了,一家人还要洗碗筷、搞卫生、收桌凳,这是不是太下贱了点?”

“什么叫下贱?城市里搞餐饮服务的不计其数,难道都下贱了吗?别人开餐馆,还要付房租,还要花钱整治环境,我们有现成的条件可用,何乐而不为?搞接待服务是辛苦,栽花种树难道就不辛苦吗?在烈日下担粪、挑水、除草、打药,种植出来的花卉,还要外出四处推销,事实上,哪一道工序,都比在家搞餐饮接待艰难得多。”

闲言碎语涌来,却让徐家越发统一了思想——不仅要干,而且还要把接待规模搞大点,把细节想得周全些,让那些来看农家景、品农家味的参观游览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就这么搞了几年,也没叫出个正式的名号。直到1994年,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也慕名前来,亲眼见到城里人在乡下农家玩得那么开心,铺纸挥毫,写下了三个大字——“农家乐”。大家无不拍手叫好,说这个名字起得太绝了。

农家乐就这样叫开了,来农科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参与旅游接待经营的农户也越来越多。电视、报纸各大媒体纷纷聚焦农科村,各地的参观考察团都来了,大家都认为农家乐这一新型旅游形式,既易于为农民接受,又简便易行,并且还能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很快,农家乐旅游发展到全国各地,无论是北域江南还是山村水乡,千千万万个农家乐相继诞生,成为中国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