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聚焦 详情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单家集:红旗飘扬单家集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兰宇
  • 作者:张国凤
  • 2021-07-29 14:47:31

地处六盘山西麓、葫芦河东岸的单家集,三山环抱,两川相连。

在这里,能看见新农村的白墙红瓦房,听见牛羊市场的繁忙,柿饼饼、油馓子、盖碗茶、生汆面,这些泛着香气的名字,如同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活力。

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驿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续写了一幕又一幕动人的红色往事。

累累弹痕诉往昔


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城向东南沿着川道区公路行进40多公里,来到单家集。只见街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在主街一侧,单家集革命纪念碑巍然挺立、庄重肃穆,碑体正面“人民救星伟大领袖”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单南清真寺古朴大气,寺前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一处保存了84年的灰砖布瓦建筑,镶嵌方格窗子的西厢房木柱子、木窗格上,记者看到各处散布的不规则弹痕,隔壁房子木门上也有多处弹孔。单家集单南村党支部书记单云介绍,“这些小洞,是毛主席离开单家集后,国民党部队飞机轰炸留下的。”

1935年9月20日,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在甘肃岷县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部队根据革命形势作出了声东击西、佯攻天水、北上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中记载:1935年10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中央红军)一纵队到达兴隆镇、单家集一带,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随一纵队行动,当晚宿营于单家集。

当毛泽东率领部队行进到离村子约二三十里地时,夹道欢迎的回族群众端着水迎面而来,进村后,毛泽东顾不上行军劳累,就去拜访陕义堂清真寺,与阿訇促膝共叙军民情谊,并详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毛泽东给阿訇和在场的回族群众讲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尊重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保护清真寺、保护回文经典、主张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阿訇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招呼村民给红军腾房子,粮食也照市价卖给红军,并盛情邀请毛主席在清真寺吃饭。毛泽东道谢说:“不打扰了!”便同其他领导一起走出了清真寺。

当晚,山区10月寒气逼人,可是大部分红军指战员都露宿街道两旁的屋檐下,这让回族群众深受感动,有的把自家的棉袄、毛毡拿出来盖在红军战士的身上,还有的生起了火为红军战士驱寒。毛泽东住在清真寺旁张春德家中的西厢房里。“村民敬重毛主席,当晚炕烧得太热,毛主席不习惯睡热炕,张春德就把门板拆下来垫在羊毛毡下。”单云指着门板的弹孔告诉记者,毛泽东和红军离开单家集3个小时后,国民党的飞机投下7枚炸弹轰炸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爆炸地点离毛泽东住过的房子不足3米,在西厢房的门板上留下20多处弹痕。

在西厢房中望去,土炕上铺了几块木板和羊毛毡,一张不足80平方厘米的餐桌,摸上去厚实,掂着沉重。“外墙的泥巴涂了好几次,贴在窗棂上的白纸也经常更换,但厢房和毛主席住过的房子的主构架及室内陈设从没有动过。”单云说,室内一切都保持了红军过单家集时的原样,今年4月,单家集还建成了单家集村史馆,5月份出版了西吉县第一部村志——《单家集村志》,以铭记历史,教育后人。

微信图片_20210729144431.jpg将台堡广场。


红色基因代代传


在单家集,有这样一个红色家庭,这个家庭追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四代人传承红色文化、塑造红色家风,成为了当地一面鲜红的旗帜。

单秀明老人是这个家庭的长者,今年73岁的她精神矍铄,满面笑容。“我在1964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单秀明告诉记者,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因为她生长在红色革命圣地单家集,也源自从小受到母亲红色基因的熏陶和影响。

单秀明的母亲许维英18岁时从甘肃秦安县讨饭到了单家集,嫁给了一位单姓人家。1935至1936年,毛泽东、吴焕先、程子华等红军领导人率红军三过单家集,撒下了红色的革命火种,单秀明的母亲就是在此成长起来的党的女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女性都勇敢担当了村妇救会主任和村贫协主席。她发动单家集的妇女为红军做军鞋,为抗美援朝炒炒面,也是单家集第一个入党的妇女,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一大批妇女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母亲在1965年国庆节时,随少数民族代表团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接续奋斗促发展


在时空轮替里,不断传承的是单家集发扬光荣传统的红色基因;在历史推进中,始终坚定的是单家集人团结互助奋斗的铿锵足音。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单家集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牛羊贩运和屠宰加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单家集清真牛羊肉产品已远销新疆、内蒙古、陕西、河南等十多个省(区)和周边地区,形成了以牛羊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并向着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了宁南山区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和西北地区最大的村级畜产品交易市场——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目前年交易肉牛约20万头,交易额近40亿元。2021年,引进龙头企业建设年屠宰量10万头的标准化屠宰场,做好肉牛分割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与此同时,还大力推动草畜产业、特色冷凉蔬菜、“三粉”加工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脱贫致富路。

如今,在党的惠农政策支持下,单家集山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人均收入在西吉县乃至南部山区都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我们村现在可‘牛气’了!”单家集单南村村民单志义说,村民养牛、种青贮玉米、建腌草池、贷款买牛都有各种扶持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攒劲”!

微信图片_20210729144516.jpg

制作粉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