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种植了10亩玉米准备收籽,由于旱情严重,籽实几乎绝收,幸好政府鼓励合作社收购青贮草,给的价格也好,每吨360元,家里的7吨青贮草卖了2520元,最大限度的挽回了损失。”连日来,这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白碌乡复兴村村民李耀权最感欣慰的一件事。
今年,地处陇中地区的安定遭受多年未遇的“卡脖子旱”,造成以饲用玉米、饲用燕麦等为主的饲用作物成熟度下降、产量减少。面对严重旱情,为了抗旱减灾保收入,安定区委、区政府及时分析研判,号召全区上下主动抗旱,打好保增收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动仗,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安定区及时发布收购公告,动员受灾严重的北部乡镇及时与区内收贮企业和养殖企业衔接,动员玉米种植农户开镰收割,并通过张贴广告、微信公众号和召开会议等形式公布收购信息。
“为了做好青贮草的收储加工工作,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组织动员饲草种植户、养殖场(户)等全面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同时督促各草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抓紧做好机械检修及设施维护等前期工作,为及时开展饲草收贮做好全面准备,做到应收尽收并及时规范储存。”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说。
旱情紧急。安定区委、区政府发出号召后,白碌、巉口、鲁家沟等乡镇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和乡镇,提前一个月启动了饲草收贮工作,实施抗旱“粮改饲”:一方面及时衔接农业保险承保单位实地勘察,统计旱情,做好农民受灾理赔工作,一方面积极鼓励区内现代草业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前启动玉米饲草青贮,确保群众在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
“生产自救抢一点,农业保险赔一点,争取政策补一点,劳务输出挣一点,自然灾害防一点,来年计划早一点。”记者在白碌乡采访时了解到,旱情发生后,该乡因地制宜提出了“六个一”抗旱减灾措施,引导群众依托定西益生肉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开展青贮玉米收获加工工作,合作社则把青贮收割机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现场收购饲草、现场青贮,大大提高了效率。
记者在鲁家沟镇采访时看到,当地镇村干部纷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抗旱自救,一些来自安定区、鲁家沟镇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正深入牧草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进行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指导。
安定区抢抓时机提前启动饲草收贮工作后,位于香泉镇的定西巨盆草牧业有限公司立即跨区域在鲁家沟镇建立了玉米饲草收贮点,并且签订了1万多亩、约4万吨的订单。该公司负责人回志仁说,“往年,我们收购饲草的价格是每吨240—280元。今年,为了帮群众抗旱保收入,不管玉米有没有籽实,每吨的收购价都是300元。”
“我们既要保证收贮进度,帮助群众保收入,同时又要确保草品质量,不能因为抗旱救灾而降低标准。”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确保收贮进度和草品质量两不误,安定区畜牧兽医局专门召开了粮改饲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培训会,邀请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旭生主讲,重点围绕刈割时间、留茬高度、压实封窖等全株玉米青贮关键技术,对区内牧草收贮企业、养殖企业负责人及区乡两级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经过持续发力,落实落细抗旱自救、抗旱抢收、技术服务等措施,以青贮玉米、饲用燕麦为主的饲草收储加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定区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全区将持续加大力度,为今冬明春饲草料储备工作打好基础,尽最大努力将旱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晓燕 鲁明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