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少年”的金叶情结
2021-09-11 16:40 来源:中国农网

“你好,我叫普勇杰,今年在念大三。”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铜厂乡底尼村烤烟房外,一位彝家小伙正在忙碌地烘烤烟叶。

这位正就读于西安工业大学的“00后”小伙,脸色黑里透红,一头浓密的黑发下面,目光炯炯有神。因为正在干活,他着装十分随意,鞋子上沾着泥土。也许是初次见面的缘故,他的笑容带着几分腼腆,但写满了真诚。经过攀谈得知,普勇杰不仅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同时,由于自幼得到父辈种植烤烟的言传身教,他也是底尼村的一名烤烟种植小能手。

烤烟变成摇钱树

烤烟生产是易门县铜厂乡的支柱产业,而底尼村又是该乡的烤烟种植大村,发展烤烟生产,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普勇杰的父亲普朝保在村里栽了一辈子的烤烟,是远近闻名的烤烟种植能手和生产辅导员。几十年来,许多烟农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长,普朝保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看着近年来村里好多烟农因为种植烤烟先后盖起高楼,买了小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普朝保深情地笑笑说:“烤烟变成摇钱树,勤劳是福也是富”。

金叶铺就学子路

在城市的一个普通人家,要同时负担两个在读大学生的日常费用,家长肯定苦不堪言。而在偏远的彝家山区,47岁的普朝保就硬是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技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种植烤烟,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并鼓励孩子奋发努力学习,先后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校园,园了孩子们梦想“走出大山,读上大学”的心愿。

“我从小就跟着爸爸在地里栽烟,从来没有出过省,那时我好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十几年来,普勇杰每个假期都在帮着家里务农,白天穿梭烟地,晚上挑灯夜读。回忆过去的时光,普勇杰话语里带着一丝难过。“不过,爸爸总是鼓励我努力学习,我终于考上了西安的大学,姐姐也成了大学生。爸爸每年用种烟的收入,支持我和姐姐完成学业,我们感到很开心。我还去看了兵马俑和大唐不夜城咧!”谈到自己的学业和爸爸的付出,普勇杰自豪地笑了,一双眼睛放着温暖的光。是的,在孩子们的心里,爸爸就是他们的太阳。

科技改变不眠夜

当问到普勇杰,“你年纪不大就熟练掌握了烤烟烘烤技术,有什么感想吗?”普勇杰沉思片刻说到,“我记得小时候用的是老式烤房,每个晚上我都到烤房陪父亲烤烟,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我也慢慢学会来烘烤技术。但那时候很辛苦的,每晚上都要起夜3次以上去加柴加炭,整个烤烟期间没睡过一次完整的觉。自从烟草公司帮助我们建设新式烤烟房,大力推广烘烤新技术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近年来,在烟草公司的帮扶下,村里不仅建起了新型卧式烤房,还购置了深耕机、电动喷雾器,在加上各种补贴,有效降低了烟农们的种烟成本,促进了烟农增收。

“现在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咯,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台有线电话,现在我们村都实现了网上办公,我在家就可以用电脑上网课呢”,普勇杰笑着说道。

风雨里的梦想家

“我们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常年缺水,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所以,每年“二月二”这天,村里的群众都会祈福求雨,形成了一个民俗。现在烟草公司出资给我们村修了不少小水窖,缓解了烟地旱情。但这还不是长久之计,我想学习气象技术,通过人工改变天气,需要下雨的时候,就给群众一场及时雨,让家家户户种出的优质烤烟,都变成花花绿绿的大把钞票。”说到这里,普勇杰眼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如果愿望能够变成现实,我就是“二月二”的神龙,会给村里带来雨水和好运,保佑彝家年年五谷丰登!”

发展烤烟产业,让许多烟农家庭状况得以改善,但千万个像普勇杰这样的烟农后代,他们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而是怀揣梦想,思考人生,把自己的未来与反哺家乡、回报社会紧密相连,这正是知识成就梦想的所在。也许,对于普勇杰来说,要走的路还很遥远,但他的未来不是梦,现在最好的行动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储备能量,期待将来的普勇杰能够大放异彩。

作者:范吴蔚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