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1”在德州市举行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陈艺娇
  • 作者:吕兵兵
  • 2021-10-19 20:21:01

10月15日—16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山东省委党校、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1”在德州市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周乃翔,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洪天云,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山东省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樊胜根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举行四个平行论坛,乡村振兴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有关省份和山东省、市、县、镇、村各个层面有关负责同志共24人作了主旨演讲。山东省副省长李猛主持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宋军继出席论坛。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杨国强,德州市委副书记苑衍刚分别作论坛总结。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积军、黄红光参加。

部分省(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直有关部门单位,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园区和企业负责同志、媒体记者等27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同志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努力拓展乡村产业的边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兼顾当前和长远,有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注重优化乡村人口结构,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抓好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现代化和农村物、人、治理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愿与山东进一步加强合作,为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周乃翔同志在主旨演讲中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承载着齐鲁儿女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山东的重大使命、重大责任、重大机遇。三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不断深化认识、探索实践,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拉高标杆、提高标准,更高水平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更高水平释放乡村市场消费潜力,更高水平推进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热忱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山东农业农村发展,共享机遇、合作共赢,一道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洪天云在主旨演讲中说,山东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有齐鲁特色的路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抓好特色优质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集体经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通过县域统筹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常态化的工作驻村机制,加大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评机制。

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在主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德州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经验。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强化农村改革,推动科技创新,致力于“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在粮食绿色高产高质高效上率先突破;致力于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上率先突破;致力于中心镇和特色小镇示范建设,在推进城乡融合上率先突破。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重塑,就像一艘大的航空母舰,不管国际怎么波动,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经济就能更稳定。他围绕新发展格局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刻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要增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大服务业占比,逐步提高国内大循环所占比重,实现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突出抓好产业兴旺,找准各个地方的产业优势,营造有效市场环境,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粮食发展是高度土地密集型产业,要争取进口来源多元化,建立境外粮食基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山东省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演讲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最大瓶颈问题是人才,当前公共服务与治理人才奇缺,农业科技人员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农业经营人员素质存在短板等。应该着重处理好存量与增量、专业职业导向与基础素质导向、小切口与全面铺开、市场导向与行政管控等关系,加快本地人才回流,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抓好农村产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以“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题作了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农业面临一些痛点和难点,比如高品质蔬菜与果蔬种子依赖国外,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人均农业产值较低。介绍了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有关情况,强调技术研发对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靠科技创新解决“菜篮子”、“金饭碗”和“油桶子”三大问题。解决我国大豆缺口问题,应该大力推广玉米大豆间作技术,解决好农具、除草、品种等三大难题,既稳定玉米产量,又不断提升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樊胜根分析了现阶段乡村面临的挑战,认为“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乡村居民营养不良依然存在,小农利润微薄、农民工就业低迷,这些挑战大多数来源于农业食物系统。要重塑农业食物系统,向高效、可持续、营养、有韧性、有包容性目标转变。强化技术创新,注重营养方面的技术研发,用好数字农业、无人机等方面技术。抓好制度创新,积极为女性赋权,完善生产性社会保障体系。搞好政策创新,转变补贴方式,加大投资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平行论坛一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聚焦新发展格局下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研讨,由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主持。在这一论坛中,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之中,潜力和后劲集中在“三农”领域,最广阔的空间和最大的群体在乡村。数字化时代带来重大机遇,将通过数字化来赋能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命题。他指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激发农业农村新动能,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新变革,激活农村资源。当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应用、重形象轻内涵、重短期轻长远的问题。应抓好生产经营、乡村治理、政府管理的数字化,搭建数据、网络、移动端、云平台等基本框架,遵循合理性、系统性、经济性、共享性的原则,守住用户安全和改革底线,统筹各方力量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认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来看待城乡关系,才能准确理解乡村振兴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于工农、城乡关系,领导体制和治理体制而提出的问题。乡村振兴赋予农村和城市平等的主体地位,应高度重视农村行政区与经济区之间的关系,防止将城乡融合和城乡统筹混淆,形成新的生产生活共同体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苑鹏认为,生产合作制度的诞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回归生产合作制度本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广泛合作的财产制度、成员制度、治理机制、组织体系,推动劳动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的生产经营合作,强化财政、信贷、人才、市场等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向东指出,乡村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需要不同驱动。他解读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背景与内涵,深入分析了现实问题,建议以发展为核心、注重与乡村转型规律的结合,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与不同主体需求相结合,以村域为单元、注重不同村庄类型的结合,探索建立乡建引导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后续管护机制、监督评估机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提出了农村共同富裕的思路与路径,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建立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能力拓展、就业拓展、帮扶拓展以及制度衔接、产业衔接、主体衔接,以新型城镇化的供给带动、需求带动、空间带动为牵引,促进共同富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承芳着眼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围绕“幼有优育”,提出全面推行学前教育服务均等化,充实、稳定和提升学前教育保教人员队伍,加大公共政策的支持力度,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

平行论坛二以“改革创新为乡村振兴赋能”为主题,深入研讨改革创新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关问题,由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袁红英主持。在论坛研讨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以“提高乡村振兴的普惠性”为题,他认为,乡村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市场需求放缓、村庄产业空心化问题加剧。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差距是扩大的,相对值来看,城乡居民收入比开始收缩。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同步推进,应考虑普惠性,梯次推进,更多依靠市场力量。应该推进城乡人力双向开放,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创新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发挥链主、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加大财政再分配力度,增加对养老、医疗、低保等的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认为乡村生态宜居是我国经济、居民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应该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同联动,循序渐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从试点推广走向普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政府主导逐渐调整为社区和市场主导,建设生态宜居信息平台,使农村环境逐步改善。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金三林认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生态、文化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乡村的稀缺性会日益显现。他分析了新阶段我国乡村具有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政治等多重价值和功能,强调要科学认识乡村独特的价值,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突出乡村特色;要从整体上把握乡村的价值,不能重物质轻人文;加快城乡双向开放,增强城乡间的连结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对农业发展阶段作出趋势性判断,提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经营,重视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注重有机肥代替化肥,减少农药使用;灵活发挥合作社、企业、银行等组织机构的作用,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吸引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使农民参与其中。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提出,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打造区域品牌;整治土地和村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构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融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涂圣伟指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要素的优化配置,着力解决人地钱的问题,通过实施安居城市计划、加强农民的权益保障,让农业转移人口安心落户,让“新农人”归心农村;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混合所有制实现形式,让集体资本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通过共建联合等方式形成新的利益联结机制。

平行论坛三以“探寻新时代中国宜居宜业新乡村”为主题,积极探索各地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经验、新路径,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常务副院长)徐闻主持。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谈文胜介绍绘就乡村振兴湖南画卷的情况,湖南立足山水、人文、产业、消费等优势,探索形成了十八洞精准扶贫、沙洲红色故事、油溪桥乡贤带动、陈家桥美丽屋场、竹山智慧乡村等模式,逐步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空心”向“实心”、“富口袋”到“富脑袋”转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分析了农村人口空心化和人口流动带来的挑战,介绍浙江实施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产业集群与移民下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举措,推进村庄开放战略,实施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的路径。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阐释了“十三五”期间河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成效,介绍了突出自身特色,坚持以产业为基、以粮食为“天”、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强省建设的措施。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郑方辉分析了广东乡村振兴的背景、任务举措、实践做法,阐述了乡村振兴绩效评价的主要功能、体制内综合考核实践经验、第三方绩效评价实践实证等情况。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秦占奎介绍了贵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乡村“旅游+”、释放农村改革红利的经验做法,展望了乡村城镇化、人口集中化、土地规模化、产业市场化的乡村振兴“新四化”发展之路。

平行论坛四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题,交流了全省各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做法,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希信主持。鲁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洪雷结合企业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实践,提出坚持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营、不与民争利、属地化产品、系统化推进,努力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鲲表示,山东注重把握文化自信与乡土文明自信、一元主导与多样化发展、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的关系,在硬件设施、文化供给、保护传承、旅游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临沂市副市长郑连胜表示,临沂市坚持顺“天时”抓机遇、占“地利”育特色、聚“人和”增智力,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产业转移大后方,发展沂蒙特色乡村。菏泽市政协副主席、曹县县委书记张乾山重点分享了农村电商带动乡村振兴的经验。他们着力激发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通过强化行政推动、宣传发动、培训促动、人才带动、平台驱动等举措,推动曹县成为全国十大电商发展典型县之一。德州市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表示,齐河县注重建体系、绘蓝图、扎根基,坚持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融合”,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各领域协同发力,抓好现代农业、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全面起势。潍坊昌邑市柳疃镇党委书记刘广杰介绍了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粮食生产为核心,通过多元化投入、链条化打造、绿色化发展,打造青阜农业综合体现代农业项目的做法。省妇联副主席(兼)、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高淑贞表示,他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产业为基,建立现代农业基地和集约型经济园区,建设美丽乡村,让人才归巢,以文化铸魂,创建“家”字型管理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本届论坛是一次群贤毕至、高朋满座的盛会,是一次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盛会,是一次分享实践、探索创新的盛会。论坛有以下几点收获:一是聚焦时代课题,展现了新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从“两个大局”“两个循环”的战略高度,就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等重大课题研判分析,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二是聚焦乡村特色,探索了新路径。交流了乡村振兴推进中的宝贵经验,在产业带动、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生态治理等方面,提出许多富有创新性的路径。三是聚焦改革创新,激发了新活力。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探讨交流补齐供给侧短板、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机制办法,着力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问题。四是聚焦系统推进,提出了新方案。注重农业农民农村的联动、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深入探讨“五个振兴”同步推进、乡村建设多方协作共建共治、农业“三产融合”的新思路新举措。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