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畜牧·饲料饲草 详情
青贮玉米成为苜蓿生长好伙伴
——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将加大推广示范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杨惠
  • 作者:杨惠
  • 2021-11-10 16:04:01

连续一周的阴雨天后,趁着碰巧遇见的晴朗日子,记者来到了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苜蓿套种青贮玉米技术示范基地。看着地里生长的苜蓿和青贮玉米,记者疑惑,苜蓿和玉米套种,那高大的玉米岂不是把苜蓿的光全遮住了?苜蓿如何生长?听到记者的问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站长刘贵波笑着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要让玉米来利用这段时间的光热资源。”随着刘贵波的讲解,记者了解到,原来这一切的尝试,都是为了解决苜蓿生产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苜蓿生产如何克服雨热同季的影响。

第一关:找到“好伙伴” 资源不浪费

紫花苜蓿作为优质的豆科牧草,每年干草产量可达10-18吨/公顷,粗蛋白产量1.9-3.4吨/公顷,以高产、粗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而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各种畜禽都喜食的优质牧草。尤其对于奶牛养殖,紫花苜蓿是日粮中必不可少的饲草之一,对于减少精饲料的使用量,提高奶产量和品质,提升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紫花苜蓿还是“节肥能手”,每年可通过生物固氮固定140-240公斤/公顷氮素,大大减少氮肥的施用。因此,在农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种植系统单一、化肥过量使用、土壤质量下降和优质蛋白质饲料短缺等问题。

但是,在雨热同季的地区种植苜蓿有三大问题,对苜蓿夏季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首先,苜蓿雨季收获晾晒干草困难,虽可进行青贮收获,但若遇连续阴雨天气,青贮机械无法下地收获,损失可达30%-40%。其次,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导致苜蓿产生“夏眠”现象,生长缓慢,同时病虫害严重,苜蓿产量和品质降低。第三,苜蓿作为冷季型饲草,无法在光雨热资源最丰富的夏季充分利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是围绕国家牧草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解决牧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问题的平台。面对如此严重的困扰苜蓿生产的问题,作为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的刘贵波提出了将苜蓿在春季进行单作生产,而在夏季与其他对光雨热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的作物进行套作的设想,并在2008年便开始进行小范围种植试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牧草研究团队成员赵海明告诉记者:“2008年时我们在苜蓿田里小范围套种了青贮玉米和高丹草,2009年和2011年均又再次试种,三年的预试验发现套作措施初步可行,我们便开始了正式试验。”

2012年,刘贵波团队开展了苜蓿田套作不同饲草作物试验,共有青贮玉米、高丹草、拉巴豆、秣食豆和饲用谷子5种C4饲草。4年的试验结果显示,套种高丹草系统的产量最高,青贮玉米次之。但高丹草对苜蓿再生及次年春季单作期间产量的影响也高于青贮玉米;而饲用谷子套作不易成苗;拉巴豆藤蔓生长过于旺盛,套作时对苜蓿遮阴作用过强;秣食豆生长期短,导致雨热期过后秣食豆已经木质化,产量较低。综合试验结果,团队认为套种青贮玉米最为合适。至此,苜蓿找到了能携手共度雨热关的“伙伴”——青贮玉米。

第二关:千辛万苦过难关 套种技术终成功

在确定青贮玉米是苜蓿套种的最适饲草作物之后,又有各种新的问题陆续出现。首当其冲的就是,青贮玉米套作播种后,此时的苜蓿仍处于旺盛的再生期,会在青贮玉米苗期形成遮阴,导致青贮玉米苗期长势差,进而影响青贮玉米的产量。2014年,刘贵波团队开始尝试使用除草剂来控制苜蓿的再生,同时达到田间除草的目的。

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分属豆科和禾本科,两个科属的作物采用的除草剂也不同,因此选择恰当的除草剂对套作技术的成功有关键作用。2014年-2016年,团队成员共对18种除草剂和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筛选试验,通过多年观察和数据对比,发现丁异莠去津的除草效果理想且不会影响苜蓿和青贮玉米的后续生长。

2016年-2020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团队与刘贵波团队合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套作模式的种植密度和施肥管理进行了探索。紫花苜蓿是喜阳作物,若玉米种植密度过高,在套作中后期,高大旺盛的玉米长时间对苜蓿进行遮阴,甚至可能造成部分苜蓿死亡,对苜蓿春季的生产和苜蓿生长的持续性造成严重影响。而玉米种植密度过低也会造成玉米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紫花苜蓿虽可利用自身固定的氮素而不依赖外源氮肥,但当与玉米套作时,苜蓿却是将多余的氮贮存在根部,与玉米竞争施入的氮肥。经过研究,最终确定玉米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施氮量为120公斤/公顷时套作系统的生产力表现最好,苜蓿和玉米的综合产量最高,并且对苜蓿第二年春季的再生和产量都没有影响。

此外,张英俊团队对苜蓿和青贮玉米混合收获后的青贮饲料品质进行了评价,发现在收获的混合青贮中,苜蓿比例达到8%,对提高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可溶性糖以及乳酸含量均有显著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青贮的品质。

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技术集成,这项技术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规程,并实现全程机械化。2016年,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410202798.8),并得到了多位牧草行业专家的认可。

第三关:技术推广向前进 百姓收益看得见

作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张英俊和刘贵波认识到苜蓿套种青贮玉米技术对我国苜蓿生产乃至牧草产业的重要影响。从2015年开始,两位科学家便开始对该项技术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并利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台,由多位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参与,连续多年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各地进行示范应用。终于,在2021年,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成为草业领域首次入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的技术。

我国饲草产业发展起步晚,随着消费升级加快,牛羊肉、牛奶等草食畜产品消费量持续增加,饲草产需不足的矛盾愈发凸显,已经成为影响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致力于提升我国牧草的生产水平和质量,以保障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从而满足国民肉蛋奶需求。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解决牧草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还要由点及面,从解决一个地区的问题考虑到解决全国层面的问题。苜蓿套种青贮玉米这项技术,解决了在苜蓿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成效显著,且模式可复制,如果把这项技术进行全国性的推广,我认为会对我国苜蓿生产甚至饲草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张英俊说。

衡水金禾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衡水市枣强县西故县村承包了1300亩土地进行苜蓿套作种植。在示范现场,记者看见苜蓿和青贮玉米没有如预想那般长得旺盛,刘贵波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异常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套种玉米播种时间较技术要求的晚了30天左右,所以现场看到的苜蓿和青贮玉米长势都较差。”金禾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孟庆华也表示,虽然技术实施过程跟要求有一定差异,生产受到些许影响,但最终收益仍然比单作苜蓿和青贮玉米的收益高。据孟庆华估算,按照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进行生产,每年的收益大概有1600-1700元/亩(不排除地租),效益显著高于普通种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孟庆华退休后经过3年的项目考察才最终选择了苜蓿套种青贮玉米这项技术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周边居民看到孟庆华的收益,纷纷表示想要入伙,但是孟庆华却拒绝了大伙儿。记者表示疑惑,孟庆华说:“我也是刚开始进行种植,虽然今年效益不错,但是不能保证明年效益也很好。而且生产出来的牧草的销售渠道等都还没有保障,我要先把这些路都探清了,确保效益稳定了,再让大伙儿加入。做了40多年的基层工作,老百姓的收益我是一直挂心的,我得保证大伙儿都能见到稳定有保障的收益。”

据悉,衡水市周边有5个君乐宝乳业集团的20万头规模奶牛养殖场和2个康宏牧业有限公司的1万头规模奶牛养殖场,目前,孟庆华正与这两家公司进行合作申请。他表示,若合作成功,那么牧草的销售渠道将顺利解决。同时,孟庆华还表示,他将与周边地区的种植户合作,有望在2023年将苜蓿套种青贮玉米的规模推广至6万亩。

据悉,由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张英俊教授牵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成了强大的集成示范团队,通过“粮改饲”的实施,明年开始将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在河北、山东、河南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加大推广示范力度,打造技术示范平台5-7个。同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也将该技术作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之一来进行推广,协力促进农区种养结合,助力畜牧业和草产业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