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品牌·监管 详情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巡礼】②四川省苍溪县:稳队伍、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再上新台阶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丁乐坤
  • 作者:丁乐坤
  • 2021-12-31 15:56:01

       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辖31个乡镇,幅员面积2330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雪梨之乡,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2013年创建为四川省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2017年创建为全国首批农产质量安全县。近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着力落实三大责任,强力推进信息化监管模式,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确保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全市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抓组织强责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一是建强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意见》等文件。二是强化监管队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明确了各级监管机构职责,全县现有监管员95名、协管员457名。三是落实监管资金。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年均拨付监管专项经费近200万元。四是逗硬绩效考核。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党政同责“一把手”承诺制和约谈制度。县政府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所占权重为5%。

       抓源头提品质,全面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一是推广生产技术标准化。统一制定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累计发放生产标准资料12万余份,到户率100%。规范生产记录和养殖档案,主要生产基地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0%以上,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技术达到8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80%以上。二是推进产地洁净化。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和产地环境档案,制定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保护规划和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规划,落实产地分级管理措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年推广秸秆还田量27.7万吨,综合利用44.9万吨,农业废弃物回收43.4吨,全面实现了农药、化肥零增长。三是推进农业品牌化。全领域推进“二品一标”认证奖补工作,对获得“二品一标”认证生产企业分别按3万、4万、10万的标准予以认证费用补助,对新认证有机产品的生产企业按500元/亩的标准予以转换期补助。截止目前,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绿色认证14个、有机认证39个、地理标志产品6个,“二品一标”认证面积占全县农产品生产面积63%以上。

       抓重点强监管,全面提升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力。一是建立监管对象名录库。将全县425家农资经营门市部,24家兽药经营店,192家饲料经营店,384家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307家种植大户、113家水产养殖大户全部纳入监管范围,依据《苍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规定的监管频次,全面落实“痕迹化”监管记录,将1056家农产品规模生产主体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二是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管理制度。依法取缔不合格农药经营户249家,兽药经营户265家,饲料经营户164家,实行经营质量公开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售前审查,登记备案、索证索票和“黑名单”经营管理制度。规范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台账,为农兽药经营户配备农资追溯设备449台,年均上传农资追溯信息15万余条。三是扎实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常态开展执法检查,违法案件查处率和结案率均达100%。同时,以案件查处为依据,开展农业投入品经营信用评级,对当年内1次违法经营企业纳入重点监控名单,连续2次违法经营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截止目前,已纳入重点监控名单企业44家,纳入“黑名单”管理4家。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慧化信息平台,为31个乡镇配备移动巡检箱,加大基地日常巡查检查。

       抓检测强监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能力。一是常年开展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县环保、农业部门对全县农田灌溉水源、大气和土壤常年进行质量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二是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年初下达1200个样的快速检测和600个样的定量检测任务,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全年完成种植业9360个,养殖业11376个,水产2374个快速检测任务。三是扎实开展“瘦肉精”监测。对生猪、牛羊养殖流通环节按3%的比例常年开展“瘦肉精”抽检,每年4月、9月开展“拉网式”检测;生猪屠宰企业按5%的比例进行“瘦肉精”抽检,年度检测2500批次,监测合格率100%。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