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育良种

2022-10-17 15:43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燕

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利用潜力巨大。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不光在于土壤的修复治理,培育更耐盐的“种子”,对于提高盐碱地综合开发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为加快耐盐碱大豆品种选育推广,国家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技术培训班在山东省东营市成功举办,有关省(区、市)种子管理部门试验负责人、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部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委员,约80人参加了培训。会上,众多业内专家、种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就我国大豆产业形势、耐盐碱基因挖掘利用、耐盐碱品种试验技术研发、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研究、我国盐碱地分布利用等展开交流探讨。

盐碱土利用措施趋于综合 适盐种植可提高利用效率

盐碱地或盐渍土的改良与利用是国际土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介绍,受气候与盐分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平原与河谷盆地低洼地与沿海区域。目前,土壤盐渍化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全球10%耕地受土壤盐渍化影响。有研究显示,中国7%的土地已经受到盐碱化的影响。

“基于植物生长的反应对盐碱土的盐碱化程度进行等级的划分,一般分为轻、中、重度级别至盐土或碱土;基于土壤盐分组成与含盐量对盐碱土进行分类,一般划分为盐化(质)土、钠质(苏打)土、盐化-钠质土。”李保国介绍。

“1960年前,我国就完成了全国盐渍土地理和发生分类的工作,1970至今盐渍土与区域的水盐运动研究越来越深入,盐渍土改良利用从水盐调控到培肥、到生态(保护)、再到适盐种植其措施越来越综合。”李保国表示,我国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与实践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我国农田中有盐渍土约1亿亩,受到次生盐渍化威胁的潜在盐渍土1.5亿亩,非农田中尚有盐渍土约1.5亿亩。”李保国指出,依据水盐运动的科学原理,盐碱地改良利用必须保证充足的水资源供给,局地盐碱土地资源才能做到可持续利用。一定条件下,耐盐植物利用或改良剂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或排盐效率。

分子设计育新种 盐碱地里种出高产大豆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企业先后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和耐盐碱植物品种筛选及育种推广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周新安指出,千方百计提升大豆产能,一个是提升单产,另一个是扩大种植面积。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难以直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通过建立玉米-大豆轮作制度,大豆面积将得到稳步恢复和拓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大豆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并扩大边际土地利用,如盐碱地、红黄壤、沿海滩涂等。”

周新安介绍,我国有盐碱地约占全球面积的1/10,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及滨海新区在内的17个省区。

但盐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诸多不利影响。“当土壤含盐量为5 dS/m 时,产量下降20%;含盐量为18-20 dS/m 时,产量下降61.1%。”周新安指出,研究表明,高盐胁迫不光会造成减产,也会影响大豆萌发、出苗、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大豆属中低度耐盐作物,需要引入外源耐盐基因改良大豆耐盐性。”

近年来,团队通过挖掘大豆耐盐基因,深入解析大豆耐盐分子机制,为耐盐大豆育种打下了基础,进一步提升了育种效率。经试验显示,团队创制的耐盐大豆新材料,在土壤含盐量0.3 %-0.6%的新疆盐碱地,及土壤含盐量0.4 %-0.9%的天津中重度盐碱地上,与对照品种相比,出苗快、长势好,“耐盐力”显著增强。

耐盐碱大豆选育一直是育种家关注的重点。近些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团队致力于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制。“在5‰-8‰的中重度盐碱地上,在完全雨养的条件下,通过对8000份大豆遗传材料连续4年的筛选,得到显著耐盐碱大豆种质56份,其中特别优异材料18份。”这份成果让田志喜十分振奋。

除此之外,团队创制了大豆分子“芯片”,进行耐盐碱大豆品种培育。2021年,经过专家组产量鉴定,优良品系TZX-805和TZX-1736在5‰盐碱地实打实收亩产分别达到263.3公斤和264.8公斤。

2022年,田志喜团队还在山东东营、宁夏银川、内蒙古巴彦淖尔等地开展大面积品种试验示范,不断筛选鉴定新品系,开展耐盐碱大豆育种研究。

专设区域试验 让优质“耐盐”种子脱颖而出

近几年,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开设了水稻、小麦、大豆耐盐碱品种试验,先后推出了一批水稻、小麦耐盐碱品种。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指出,为促进耐盐碱品种的创新、筛选和推广,自2017年起,我国盐碱地主要区域先后开设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品种耐盐碱区域试验,分类制定了品种审定标准。

截至目前,已累计试验品种200多个,审定8个水稻耐盐碱品种和4个耐盐碱小麦品种,水稻新品种在土壤含盐量0.3%条件下亩产可达575 公斤,小麦新品种在土壤含盐量0.4%条件下亩产可达690公斤。“总的来看,我国耐盐碱品种试验审定已经初见成效。”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王玉玺指出,为完善耐盐碱鉴定基地布局,确保品种评价科学准确,耐盐碱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点覆盖了黄淮海滨海盐碱区、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区,涉及35家单位,参试品种38个,试验点21个,模拟试验点5个。

为充分发挥种子在盐碱地利用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示范工作方案,推动开展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筛选鉴定,加快培育耐盐碱品种,推进了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步伐。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指出,去年,按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要求,农业农村部在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等方面对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做出了安排部署,近期又印发了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示范工作方案,将更好支撑和服务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耐盐碱作物科研育种研究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耐盐碱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系统,鉴定评价标准有待完善,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海生表示,下一阶段,将在推进种业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加快提升我国耐盐碱品种选育推广水平,让盐碱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进盐碱地开发利用任重道远。刘信指出,要因地制宜制定品种试验方案、完善品种审定标准,充分发挥品种审定“指挥棒”作用,引导耐盐碱品种创新方向。同时,做好耐盐碱品种选育示范区域布局,加大耐盐碱品种筛选力度,进一步优化耐盐碱品种评价标准,为盐碱地产能提升提供优良种源保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