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大生产》70余载传唱不衰

2017-08-06 00:0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编辑:孙建
    据新华社兰州8月2日电(记者程楠 张玉洁)“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军民大生产》至今仍传唱不衰。
    “这首歌是从大凤川诞生,后来成为了全国几代人都会唱的名曲。”军民大生产博物馆馆长王有功说。这个博物馆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大凤川,这里正是当年八路军开展军民大生产的地方。
    1940年代,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在毛泽东同志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后,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1943年春,129师385旅770团的千余名战士进驻大小凤川,开展生产活动。在军民齐心的艰苦奋斗下,当年开荒就达3.4万亩,曾是野山僻壤的大凤川成了“万宝川”。
  同年,音乐家张寒晖来华池采风,深受军民劳动热情感染。他以华池民间小调《推炒面》为基调,创作出了高亢的劳动号子《边区十唱》。王有功说:“1964年,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采用了这首歌曲,并把它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对于更为年轻的一代人来说,《军民大生产》仍能勾起他们的兴趣。“80后”杜源虎是庆阳市西峰区电视台编导,他曾在2011年拍摄了一部关于陇东民歌的专题片。“在我小时候,父辈们下地劳动时吼的就是《军民大生产》。除此之外,《万丈高楼平地起》和《春节序曲》等一批唱响中国的名曲都来自庆阳革命老区。这些歌曲不仅再现了当年劳动情景,也表现了我们老区人民对新生活向往。”
  如今走进军民大生产博物馆,仍能从老照片中感受到当年军民大生产时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每次在参观接近尾声时,王有功都会为游客再唱一曲《军民大生产》。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