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寒月,百花凋零,唯有蜡梅迎着料峭春寒,绽放一身傲骨,中国花木之乡鄢陵尤以素贵高雅的蜡梅闻名天下。如今,花都鄢陵再迎盛会。
据了解,第六届中国·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以下简称文化节)将于1月6日至2月16日在鄢陵县举办。本届文化节安排了蜡梅梅花及花木生产基地观摩、民俗文化节、花都冬季特色游等主题活动,亮点纷呈。鄢陵赏梅正当时。
历史悠久,鄢陵蜡梅冠天下
鄢陵,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花木栽培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花乡”之美称。鄢陵花木种植面积60多万亩,品种2300多个,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木之都”; 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特色名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00天以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
鄢陵蜡梅因“蜡质厚、香味浓、花期长、颜色艳”闻名遐迩,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李白、韩愈、苏轼、黄庭坚等众多名家曾专程到鄢陵赏梅赋诗,北宋时期蜡梅成为宫廷贡品,明清时期鄢陵呈现“街街有蜡梅、家家飘花香”的盛景。
2006年,鄢陵被命名为“中国蜡梅文化之乡”;2009年,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鄢陵蜡梅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让鄢陵蜡梅在标准化生产领域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自1984年以来,在历届全国梅花蜡梅展览会上,鄢陵蜡梅多次获得殊荣,尤其是去年在鄢陵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上,鄢陵选送的蜡梅展品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深受专家和各地嘉宾好评,在所确定的126个金奖中,鄢陵蜡梅获得25个金奖。
如今,鄢陵蜡梅种植面积1.7万亩,主要有“虎蹄蜡梅”“罄口蜡梅”“素心蜡梅”“檀香蜡梅”等30多个品种,年产3000余万株(盆),年产值达2.1亿元,产品远销全国近30个省区市。蜡梅生产遍布全县12个乡镇,拥有蜡梅生产重点村30个、重点企业110多家,先后建立了占地500多亩的鄢陵梅园、占地300多亩的鄢陵蜡梅资源圃、占地450多亩的新科蜡梅园等10多个大规模的蜡梅生产基地,成立了许昌市鄢陵蜡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鄢陵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
目前,鄢陵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世界蜡梅园”,为业内规模最大、种类最多、基因最全、品质最优、档次最高的蜡梅产业园。
突出优势,文化节亮点纷呈
花木是鄢陵发展的最大优势。
从中国河南(鄢陵)春季苗木交易会到中国(鄢陵)蜡梅产业论坛,从第十五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到第六届中国·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鄢陵围绕花木发展,会展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格不断升高、签约金额不断攀升。借助会展之势,鄢陵也从传统的粮棉大县变身为中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基地、国家级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不断升级的各类花会花事活动,带给鄢陵的不仅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还为鄢陵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品牌、一笔优良的资产、一个新兴的产业群和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不仅如此,各类花木会展还把美国、德国及东南亚国家的花商吸引到鄢陵看“花”订货,法国、荷兰等国家世界顶尖花木专家为鄢陵花木出谋划策。如今,鄢陵花木已形成生产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管理集约化、产品标准化和销售信息化的发展格局,“鄢陵蜡梅”“鄢陵苗木”“鄢陵鲜切花”“鄢陵盆景”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特色品牌。
本届文化节由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和河南省花卉协会主办,许昌市花卉协会和鄢陵县人民政府承办,鄢陵县花卉协会、中原花木交易博览发展有限公司、鄢陵迎天下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承办,协办单位有河南省中州盆景学会、北京颐和园、鄢陵梅园、鄢陵新科梅园、鄢陵花木交易市场、花艺公司、鹤鸣湖风景区管理中心、龙源花木公司。
本届文化节主题为“梅开花都·香飘九州”,会徽是以蜡梅、梅花、飞鸟、山水、旭日为元素的图案,吉祥物为二梅仙子鄢艳、梅美。
文化节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市七次党代会“一极两区四基地”发展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协会主办、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力弘扬中国蜡梅梅花文化,加强科技研发和文化交流,着力推进蜡梅梅花的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不断扩大“鄢陵蜡梅冠天下”的品牌影响,努力将鄢陵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蜡梅梅花生产区、观光休闲区”。
据悉,本届文化节共安排花事花展、旅游文化和项目招商等3个层面16项主题活动,其中,花事花展层面,包括新闻发布会、开幕式、蜡梅梅花及花木生产基地观摩、北京颐和园鄢陵蜡梅盆景展、蜡梅梅花展览、蜡梅梅花展销、专家顾问聘请仪式、中国·鄢陵2017蜡梅产业论坛、评奖颁奖等9项活动;旅游文化层面,包括网上蜡梅梅花文化旅游节、中原花木博览园民俗文化节、花都冬季特色游、蜡梅梅花科普宣传、蜡梅梅花书画摄影展等5项活动;项目招商层面,包括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会2项活动。
以花为媒,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近年来,在鄢陵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下,鄢陵以花为媒,全域旅游格局正逐渐形成。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不仅是使县域内景区景点遍地开花,而且要通过旅游的核心作用,推动全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鄢陵县委书记宁伯伟说。
鄢陵县为发展全域旅游,提出了“抓旅游,提升花都美誉度”新思路,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鄢陵县2016年—2020年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鄢陵县全域旅游规划》,确立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土地规划、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瞄准“生态养生福地、休闲天堂、宜居花城”的功能定位,打造“一花一世界”“ 一水润千年”“ 一湖迎天下”三张名片,有效整合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河湖水系等旅游资源,着力使鄢陵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让鄢陵绿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宽。
目前,鄢陵拥有各类景区景点40多个,依托这些景区景点,围绕特色旅游活动,一年四季精彩不断:春天有“樱花节”“桃花节”;夏天有樱桃、蟠桃观光采摘游;秋天依托一年一度的花博会平台,推出“金秋花都赏花游”等旅游项目;冬天有利用独特的蜡梅资源举办的“踏雪寻梅游”等活动。赏南北花卉、泡花乡温泉、骑行绿色林海……鄢陵旅游业已成为继花木产业之后的又一惠民支柱产业。据鄢陵县旅游局统计,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鄢陵游客实现“井喷式”增长,各项旅游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县各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149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08%;旅游综合收入达5.4亿元,同比增长91%。
可以预见,即将开幕的文化节将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力促2017年鄢陵县旅游经济实现“开门红”。寒冬时节,赏美景、闻花香,热情好客的鄢陵已经张开臂膀,欢迎天下宾朋莅临!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