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曲心弦诉衷肠——献给江苏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的同志们(刷新版)
【按】一篇即兴的创作手记,受到文中提及的江苏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同志的关注和赞赏,心存感念。原文所选图片系网上采集,有两幅张冠李戴了,另因个人公众号每篇只能推送一个音频,这次将抒写帮扶工作队成员心声的《不忘初心砥砺行》发出,并应要求附上两首歌词,正文仍保持原貌,郑重更新,谨表敬意。
不忘初心砥砺行
——省委驻灌云帮扶工作队之歌
杨金国 阿 海/词 王 彦 王建华/曲
清清的沂河水流淌憧憬,
神奇的大伊山涌动真情。
啊,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忘初心砥砺行。
用脚步丈量灌云大地,
我们牢记光荣使命。
党的使者肩负人民的嘱托,
精准扶贫奉献赤胆忠诚。
叫云山沂水焕发美丽的光彩,
让和谐家园响彻欢乐的歌声。
希望的田野上升腾梦想,
攻坚的征途上释放激情。
啊,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忘初心砥砺行。
把汗水挥洒第二故乡,
我们践行光荣使命。
灌云儿女满怀幸福的渴望,
凝心聚力一路高歌猛进。
谋共同富裕描绘崭新的图景,
建全面小康奔向灿烂的前程!
中国之大,很多地方若不是机缘巧合,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到。比如连云港的灌云县,此前哪会有去的理由?但这次,去灌云走了趟亲戚,领了个差事。
中秋节回老家,比我大12天的彦子哥拉着我去他的老家吃了一顿饭,结识了他的表弟华小,也姓王,在苏南某省辖市的新区任职,被抽掉至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脱产驻点,为期两年。眼瞅着快结束了,说是希望留点念想在哪儿,“文化的表达”提上议事日程。就着八仙桌,三个王家人开聊一台以扶贫为主题、以慰问和汇报为目的的晚会。
某人的特点是好为人师又乐于助人,趁着酒兴,主动揽下写词的活儿。作曲不愁,彦子哥是琵琶高手、作曲行家。20十年前我们俩就有过合作,《光明颂》上过央媒,但近年鲜有合作,大约是生性都懒,对创作不太主动投入的缘故。加之纯粹的歌曲往往出力不讨好,做MIDI烧钱又费神,有时还是一次性“消费”。
接下来总得像模像样地体验生活。也许是考验诚意,从Y城过去,GPS误导从老国道走,居然用了将近4个小时。约好的上午碰头会,只能在席间匆匆交换意见。饭后不休息,直接去帮扶点上看。这一看,深有感触。
工作队25名队员来自全省21个单位,全部驻点到村任第一书记,且肩上有带领精准脱贫的担子,个中甘苦,一言难尽,但在华小的讲解中却显得很平淡,唯说到帮扶项目的进展和成绩时,言语中满是自豪。待晚间见到工作队队长(省某厅处长,兼任县委副书记)时,更是为对方心系第二故乡的情怀所感染,一组群像在头脑中清晰起来,我也听懂了他们的心声。
创作的过程十分畅快。鉴于歌词应当考虑旋律需要,我和彦子哥的合作,一向是有了感觉立马交流,解决问题不过夜。现在有了视频聊天工具,有时就互相对着满屏的一张大脸穷侃,引得身边那位不无取笑的叨叨。
成品是两首歌,一首男声小合唱,由全体队员集体表演;另一首则是女独,把挚爱和眷恋的情感升华。经Y城和老家两位音乐人分别制作,形成了现在音频(有兴趣可点击)。坦白说最终的呈现还是有缺憾。但作为一种特定场合下的表达,我想够资格了。
又听说工作队给当地留了一座雕塑,著名书法家孙晓云题的字:“撸起袖子加油干”,嗯嗯,干得漂亮!
顺便说说整台晚会的策划组织,也是由当地文化人、高校的艺术老师联手,更有老家的“豁人乐团”做班底,在月中公演,既是文化扶贫的举动,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事,当去现场为他们喝彩的。
“风里雨里,日出日落,青春不悔复何求?……春去秋来,情系热土,几多眷恋在心头。”写的是驻地帮扶工作队队员的衷曲,又何尝不是文化人的心迹?守着一方精神家园,在参与中得着提升,在作为中受到尊重,经年累月,无怨亦无悔。
情 系 热 土
杨金国 阿 海/词 王 彦 王建华/曲
卷起裤腿,
我们走过泥泞的路口。
挽起袖子,
我们来到偏僻的村头。
叫声老乡,
一张长凳促膝谈,
记着承诺,
几番奔波解烦忧。
风里雨里,日出日落,
青春不悔复何求?
给乡里乡亲送温暖,
为山山水水编锦绣。
啊,满怀执着夙夜去追求,
汗洒田野盼丰收。
打起背包,
河边垂柳牵绊了离愁。
挥动双手,
一声再见怎么说出口?
掬出真心,
播下希望的种子,
融注热忱,
浇灌大地的金秋。
春去秋来,情系热土,
几多眷恋在心头。
叫全面小康传捷报,
让复兴伟业壮志酬。
啊,闪亮日子一生来珍藏,
愿把此情乡间留。乡间留。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