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
马桶冲水未?
同乡友农君早年在京搞装潢,后来熟来生巧做起建材生意,一来二去也积攒了一些财富。人言饱暖思精神,友农君亦然,经常在网上发些忧国之言、爱农金句。近日,友农君自家乡返京,相聚之余,言及老家村庄环境,很是慷慨激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用他的话就是,都什么时候了,装了抽水马桶跟没装没有两样!还不如茅坑方便!
说起家乡村庄环境,难怪友农君长吁短叹。老家头一件头疼的事就是方便问题。方便的严重不方便,凸显了小问题需要来一场大革命的道理。记得二十年前去西北农村驻村采访,向陪同的村干部打听方便的地方,村干部大咧咧地指着农家院的东南墙角:就那儿。东南墙角就是一块沙土地,哪有什么厕所?我回头再问,得到的答案:那就是厕所。走近细看,果然有些方便的结果,堂而皇之地在那里。当时就想起自己家乡茅坑的可爱,毕竟还是上有顶,下有坑,晒不着,淋不着。心里泛起一丝羞惭的自豪。
其实,茅坑的水厕与沙地的旱厕,就是五十步跟一百步,谁也没有高明多少。西北缺水,旱作农业区,哪有水来冲厕所?方便时被雨淋着?那雨就是甘霖,淋着有啥!沙地厚积了肥料,铲到地里还省了买化肥。茅坑好?城里孩子方便时,不给恶心死?摆着一大堆,绿头苍蝇嗡嗡嗡,最可怕的是春夏雨季,各种阳沟、阴沟里的水,不知道从哪儿冒出那么多,村里村外都是水,建在低洼处的茅坑都被水漫了,不是谁家的鸡在茅坑里淹死了,就是哪个淘气的孩子一脚踏空了,陷到茅坑里。鸡淹死了就顺水漂了,也有老人舍不得扔,洗洗用辣椒炒炒;孩子则被大人捞起,大呼小叫地在水塘边冲洗,惹来一片围观。
后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各种水混在一起,最后都流到村口的水塘里,人们在水塘里洗衣洗菜,鸭子在水塘里划水,牛在水塘里打滚,这人倒是跟自然、跟各种生物和谐相处了,可不知道老乡们想没想起卫生两个字?当然,乡亲们是不吃门口塘的水的,一般都去稍远的田畈中的水塘挑水,那里远离人畜,水还是干净些,有讲究的就打水井吃井水。当时觉得挺好,现在想来,那田畈里的水塘,人畜是远离了,但与稻田沟渠是相连的,庄稼打完化肥、浇完粪水,一下雨,残留物都流到水塘里。水井又怎样?还不都是地表浅水层的水渗到井里?唉!只能说眼不见为净了。
友农君这次回乡,很是“愤青”了一下:现在虽然有了自来水,很多人家都盖了楼房,装了抽水马桶,能跟城里人一样在屋里方便了,晚上也不用去茅坑了,大冬天也不用晾着方便了,但是!但是!但是!屋里的抽水马桶只能小便,大的不行!为什么?你问为什么?因为,马桶虽然能冲水,但马桶的排水管只是从屋里延出去,延到房前的阳沟里,最后还是要流到水塘里。所以,能冲水的马桶也只能小的,不能大的!村里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装了抽水马桶,有什么用?还不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
我忙说,友农君莫急!厕所问题现在已经不是小问题了,国家都把它上升到革命的层次了。乡村振兴的头一炮,你说是什么?就是包括厕所革命在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啊!而且,这头一炮已经打响了,老家环境会改善的。友农君缓了口气说,希望吧!但就怕上面的好政策,在我们那里一时还落不了地!你看看,就你老家那300米的村路,多少年了,不还是杵在那里寒碜人吗?这厕所可是家家户户的事,搞沼气、建污水处理,上面是有要求、有政策,但架不住在下面落实成问题啊。我安慰他说,基层事情多,家乡人多地域大,地方上做事也需要时间。友农君苦笑道,是需要时间,我们在城里住着,是有时间等。但乡亲们等不及啊,现在在外闯荡的人多,对国家政策了解得多,对别的地方的经验知道得多,对村庄环境的期待也多啊。环境脏乱差,是我这次回去听得最多的问题,乡亲们反映很强烈,怨气很大啊!我把话撂这儿,这个问题不解决,乡亲们心里都过不去。你是媒体人,可得反映反映。
友农君走后,我陷入沉思。厕所革命、环境整治开展一年来,有不少好典型好经验,也有不作为案例,但政府决心很大,已经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打出去了,在取得初步成效后,又提出了三年目标。我既为整个农村环境整治终于大干起来而高兴,也对家乡环境的改善充满期待。
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广大乡村,这几十年来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毕竟积重难返,底子太薄,欠账太多,发展太滞后。不仅农民群众意见很大,也与国家的发展期许有很大落差。但是振兴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再难,万里长征也需要迈出第一步。这第一步是什么?怎么迈?选好她,非常关键。
这乡村振兴是未来三十年的大事情,目标是要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五个振兴”,涵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的,怎么干呢?整体推进当然最好,分进合击也不错,但振兴就是攻山头,虽然最终要把红旗插到山顶,但第一击很重要,唯有瞄准最薄弱的环节,才能迅速取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比产业提质、农民增收、社会治理等,更容易形成突破口,也更容易扩大战果,产生更大的涟漪效应。一个理由是,环境问题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也是他们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率先突破是人心所向,能极大获得群众拥护支持。再一个理由是,环境问题是不管有钱没钱,只要干就能见成效,只不过,有钱有有钱的干法,没钱有没钱的办法,最不济,把村庄清扫清扫、搞干净,总可以吧?所以说呢,在这方面做了实事、办了好事,能较快打动农民的心,较快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较快提振干部群众的士气,也能较快激起方方面面投身振兴的热情和合力。
而且,说它是突破口还不仅仅在这儿,它还是“提衣提领子”的“领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发”。就是说,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带动方方面面问题的解决、推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为什么这样说呢?环境搞好了,不能光活在风景如画中吧?得想办法挣钱,想办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得把村庄再规划规划吧,把产业布局搞一搞吧,把村庄发展和城乡融合对一下接吧;还要看看,怎么把社会治理理一理,把村庄文化抓一抓,把大家伙儿的素质提一提?这些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解决一个又来一个。于是,在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中,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会慢慢浮现,也正是在这不断取得胜利又不断产生问题的循环往复中,不知不觉地向前迈了一步又一步,不断地逼近乡村振兴的目标。
其实,国家已经这么干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起步,逐步推进农村全方位振兴。这方面浙江的“千万工程”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验,十六年来,浙江从治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开始,由点及面,由里向外,从单一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环境工程,拓展为扩大农民增收的小康工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融化农民心灵的民心工程,最重要的,还升华为一个融合农村产业、重塑农村社会的筑梦工程、振兴工程。这也是我曾经提出的一个观点的思考原点——浙江的“千万工程”实践,是“中国梦的起手式,乡村振兴的试验田”。
这也是我对家乡人居环境改善有信心的根本原因。我由衷地期望,很快,乡亲们的抽水马桶就能全功能使用,小的,大的,都可以!这真是——
马桶能小不能大,
方便之事怎堪提?
厕所革命炮声响,
大小问题还是事?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