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观点 详情
上海节水抗旱稻受市场追捧,专家呼吁加快产业链建设
  • 来源:本网原创
  • 编辑:孙菁
  • 作者:胡立刚
  • 2019-10-11 09:35:01

讯(记者胡立刚)培育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的绿色稻产业链,无疑能缓解传统高产水稻模式导致的种种压力,推动水稻产业向绿色高产高效转型。10月10日,在长三角节水抗旱稻发展论坛上传出消息,以“旱优73”为代表的上海系列节水抗旱稻在多省市受到追捧,不但节水节肥减药,还具备广大种植户亟需的好种好管好卖特性,与会专家呼吁加快节水抗旱稻产业链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动力。

市场追捧的旱优系列节水抗旱稻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研究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该团队2009年创新提出节水抗旱稻概念,通过科研推广并举,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了我国节水抗旱稻产业的发展,农业部在2018年启动国家区域试验。在安徽蚌埠举办的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从生态环境等方面评价了节水抗旱稻的社会效益,来自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节水抗旱稻经销商、种植大户、大米加工企业代表则从市场角度高度评价了节水抗旱稻的竞争力。

 
玉米改种节水抗旱稻连片区

目前,市场推广规模最大的“旱优73”分为旱地旱种旱管、高产田水种旱管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高效利用了坡地沙地和缺水地区的旱地,后一种模式则是种植户在综合比较了传统水稻种植成本、产量、效益之后做出的选择,不管哪种模式,节水节肥效果明显,稳产高产能力也让种植户满意,如今,该两种模式正引领着节水抗旱稻推广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水稻种植方式变革。

据了解,“旱优73”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2018年安徽省优质食味品质籼稻品种,通过近年来的试种及推广,“旱优73”的优质得到了种植户、稻米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一致肯定,试种地区的规模因此得到迅速扩大。

测产能够验证高产,品尝能够证明优质,种植户能确认节水节肥减药性能,如何科学测定节水抗旱稻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上海市农科院生态所的周胜研究员用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做出了回答——节水灌溉消减甲烷51%,旱管旱种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90%。

据了解, 2018年上海联合全国18家单位组建了节水抗旱稻产业联盟,但是,与会专家学者和市场主体仍一致呼吁,市场化试种推广已经证明节水抗旱稻改变了水稻传统种植方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应该尽快形成上下合力,加快建设节水抗旱稻产业链,特别是各地政府应积极作为,加大引导力度,完善节水抗旱稻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由此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为乡村产业振兴增加新动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