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示范卷成果在人民大会堂发布

2019-12-26 16:00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孙菁

本网讯(记者程天赐)12月25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批推出的示范卷成果包括《中国民间文学大系》12卷本,涉及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谚语、谜语、俗语和民间文学理论12个门类,充分展现民间文艺的田野调查成果和当代研究水平。

 
图为发布会现场。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实施,中国民协具体执行,以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收集整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及理论方面的原创文献,编纂出版《大系》大型文库,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同时开展一系列以中国民间文学为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所收作品,在田野普查、文字记录、图片拍摄和音频视频等信息采集以及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特色,彰显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多维度、全景观地展现民间文学的历史风貌与新时代人文精神。

 
图为发布的图书场。

此次推出的示范卷成果分别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云南卷(一)”、“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传说•吉林卷(一)”、“故事•河南卷•平顶山分卷”、“歌谣•四川卷·汉族分卷”、“长诗•云南卷(一)”、“说唱•辽宁卷(一)”、“小戏•湖南卷•影戏分卷”、“谚语•河北卷”、“谜语•河南卷(一)”、“俗语•江苏卷(一)”、“理论(2000-2018)·第一卷(总论)”,共12卷本,1200多万字,300余幅图片及音视频资料。

 
图为发布会现场颁发证书。

示范卷的编纂工作,反映出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如:“神话•云南卷(一)”选编了23个世居民族、“直过”民族及其他聚居区少数民族神话作品近300篇,具有各民族自然史、社会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百科全书”性质和教化与审美等多种功能与价值,这些作品构筑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传说•吉林卷(一)”从300万字的资料本中筛选出180余篇作品,每篇传说均取自原始采集资料,在文本规范上进行重新梳理并增加注释,尽可能地还原吉林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韵味,其人参传说、渔猎传说、淘金传说和木帮传说等都是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和本土资源优势;“故事•河南卷•平顶山分卷”囊括了在平顶山民间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的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幻想故事、动植物故事等477篇,戏迷故事、歪才子故事和“王小儿的故事”勾勒出了鹰城古地的乡风民情,卷本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故事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新时代文化语境;“长诗•云南卷(一)”选编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等23个民族近300篇神话作品,所收录的民间长诗,大多采集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演唱者多为不懂或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歌手和民间艺人,编者首次将《宛纳帕丽》《南波冠》《葫芦信》校正为傣族“三大爱情悲剧”,是本卷编纂成果中最突出的学术贡献;“谜语•河南卷(一)”从搜集的3万余首民间谜语中选编4000余种谜底、1.7万余首谜语,其中,特别有针对性地根据河南地区谜语流传的特点收录了歌谣谜语与故事谜语,对原民国时期的谜语文献采录的民间谜语也尽量收入,存量丰富谜语沉淀出了中州大地的文化底蕴,是迄今为止中国谜语搜集史上最丰厚的文献;“俗语•江苏卷(一)”中不少条目的俗语用民间生活知识或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来解释,在俗语搜集整理上符合注重语境要素的前沿学术理念,是“大系”编纂工作的又一创新,对后续俗语卷编纂有示范意义。

 

图为发布会现场。

“大系”文库既有精致的传统纸媒产品,又有在书中以二维码形式链接相关民间文学音视频,拓展了纸质书的内容维度,从而演示活态传承样本。大系出版工程实现了从口耳相传到多媒体传播的时代变化,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民间文学工作者和民间文艺爱好者的共同关注。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大系》文库建设,是大系出版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有史以来记录民间文学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种类最齐全、形式最多样、最具活态性的文库,充分展现了民间文艺的田野调查成果和当代研究水平。

 
图为发布会捐赠仪式。

发布会上,还举行了大系出版工程首批示范卷成果图书捐赠仪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代表接受了捐赠。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