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沙发”访谈聚焦小说《凉州词》 共话文学如何提振民族精神

2020-01-17 09:10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孙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程天赐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非常需要像《凉州词》这样一部致敬武魂和致敬民族精神的长篇小说,来提振我们的民族精神。”

近日,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之“从《凉州词》看文学如何提振民族精神”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行。作家雪漠、文学评论家陈晓明、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张贤明和《凉州词》编辑陈彦瑾等,围绕着长篇小说《凉州词》一书,展开对文学提振民族精神的讨论。

 
“红沙发”系列访谈现场。

雪漠表示,写《凉州词》是想保留一个时代,想为自己的故土地留下记忆。陈晓明认为,《凉州词》是抒写乡村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具有灵动性和故事性,还体现着英雄气,书中人物都有强烈的生活感。编辑过多部雪漠作品的陈彦瑾表示,《凉州词》通过对民间中国武人的抒写和对武魂的呼唤,让读者看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张贤明说,《凉州词》的出版,可以丰富读者的精神生活,重塑民族精神,其侠肝义胆的精神会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中。

谈及创作初心,雪漠说,《凉州词》是他向中华武魂致敬的一部小说。这个世界太需要武魂了,需要一种精神的钙片来支撑起我们民族的大厦和梦想。武魂不仅强健人的身心,更强健民族精神。

雪漠自幼跟随外公习武,曾拜凉州著名拳师贺万义为师,数十年间遍访名师,苦修武术。小说《凉州词》不仅是他隐秘悠长的武侠梦的释放,更是他半生习武生涯的厚积薄发。在这部小说中,雪漠力图把凉州拳师的生存状态定格下来,进而写出中华武术之魂,更为这个时代带来一种阳刚的、自强不息的、永不屈服的精神。

陈晓明说,《凉州词》中的人物写得非常精彩,每一个人物,如畅高林、董利文、祁飞清、梅梅,都那么美,那么善良,富有西部的英雄气。他认为,雪漠是一个非常勇于探索的作家,能用最平实的手法写出一个故事、一种生活,而且把故事讲得非常细致、完整,把日常生活写得震撼人心,写出一种神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陈彦瑾说,读《凉州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雄浑,非常苍劲的冲击,这种英雄气贯穿始终。他认为,文学塑造民族的精神品行,文学也记录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正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折射的精神,包括忧患意识,那时候人们投笔从戎,他们有昂扬、自信的精神,共同塑造了盛唐气象,边塞诗是盛唐气象非常重要的品格之一。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盛唐边塞诗是有武魂的,而且是非常强劲的武魂。雪漠老师来自凉州,这本新书的书名就是来自盛唐的,《凉州词》是盛唐非常流行的边塞诗的曲牌名。当时很多诗人都写过《凉州词》,最熟悉的是王瀚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还有一首有人说是陆游写的,在武威城头共饮一杯酒,雄心一片在西凉,西凉就是凉州。雪漠老师用《凉州词》作为他这部小说的书名,他不仅仅是在致敬武魂,也在致敬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

嘉宾们谈到,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非常需要像《凉州词》这样一部致敬武魂和致敬民族精神的长篇小说,来提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今天这个访谈主题的重要积极意义。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