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菁
2月1日,大年初八。
早晨五点半,冀中平原还在夜幕中安静地睡着,河北省定州市寨西店村村民李洪利夫妇的烧饼店已亮起了灯,灯光透过“李记缸炉烧饼”的灯箱牌匾,朦胧中映亮了街景。
“今天初八,是个好日子。”烧饼店老板李洪利戴着口罩、从三轮车上卸下一袋面粉,“开张讨个好彩头!”
同样戴着口罩的妻子陈兰芬正麻利地往面盆里打着鸡蛋,“这个年因为疫情防控,人们走动得少,但是大家也得吃干粮啊,前两天就有老顾客打电话问我们啥时候开张,咱也得保证干粮供应呀!”说着,一盆鸡蛋就打好了。
大年初八一大早,李洪利夫妇打的第一炉烧饼新鲜出炉。
店面不大,顾客可不少
李洪利今年55岁,之前在农村是木匠,手很巧。年轻时学过修手表,打烧饼,但之前一直没用上。后来县城手工定做家具的越来越少,慢慢也就不做木匠了。
老两口育有一儿一女,孩子前几年都在城里安了家,孝顺的孩子把老两口接到城里住。
从农村走出来的两口子勤劳了一辈子,在城里也闲不住,去年在县城租下了这间只有一米二宽、四五平米的小店面,开起了缸炉烧饼店,把打烧饼的老手艺又拾了起来。
缸炉烧饼是冀中平原的一味传统美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做成。讲究用传统釉面水缸盘成泥炉,把面饼贴在缸壁上,再利用泥炉底部的炭火焙烤,这样做出来的烧饼金黄酥脆,一口咬下去,满口盈香。
“你别看我们这店不大,顾客可不少!”
谈起自家的烧饼,李洪利的神情透出几分骄傲,“咱的烧饼个儿大,卖一块五一个,始终没有涨价。有的人骑自行车走十几里路来我这买烧饼,只要是吃过咱这烧饼的,没有不说好的!”
原来,老李的缸炉是自己动手盘的,这个手巧的庄稼汉利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做了三口缸炉,经过反复调校,在店里留下了最好用的一个。
去年,他又积极响应政府环保的号召,主动撤掉炭盆,换上了燃烧液化气的炉芯。“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现代技术!”李洪利谈起改进的缸炉,不住地感慨:“旧炭盆火候难把握,而且污染大、不卫生;新炉芯能精准控制火候,保证每炉烧饼都是饱满酥脆,效率也高了。现在每天能比过去多打两炉烧饼,多赚五六十块钱呢!炉子不冒烟了,人也干净卫生了,咱也算给华北污染治理做贡献呢!”
小店虽不大,但为了开张,老两口特意搞了卫生,边边角角都清理了,并做了消毒。
“现在是病毒传播的高危时期,咱可不敢马虎,电视里天天说让大家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俺们小店更得把卫生清洁放在第一位。”
老两口爱干净、又勤快,怕今天起大早来不及,昨天晚上就把橱窗和案板擦得干干净净,地面用消毒水擦了好几遍,不锈钢案板锃光瓦亮。
隔离病毒,不隔离乡情
“这次的病毒可真厉害,看电视,每天确诊和死亡的人数都在增加,新闻里倡导咱老百姓尽量少去人多的地,少串门,在家过年自己安全,也是为了不给别人找麻烦。”老李边说,手里边擀着面,一会儿功夫,几十个十公分左右见方的烧饼面整齐成排摆满了案板。
妻子在一旁也没闲着,头也不抬,手始终忙着和面、揪剂子。
当被问及对现在的生活满不满意,陈兰芬眼睛眯成了一道缝,说,“孩子孝顺,我们挣钱够花,挺好!老了老了,俺们老两口倒天天黏一起了。”
因为疫情防控,小店歇了十几天。
“俺们寻思着,隔离病毒是咱每个人必须做的,但乡情永远都不会隔离。”说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老李眼神变得凝重起来。
“这年刚过没几天,就有老顾客打电话问我们啥时候开张。”老李说,“俺们做的是小本买卖,必须良心经营,选料上从来不糊弄人。比如说烧饼上撒的白芝麻都是俺们每天早晨四五点、天还没亮去菜市场,优先挑选最饱满的大芝麻;还有和面时舍得放鸡蛋,这样和出来的面才劲道、好吃。”
每逢节假日快要结束的时候,经常有人10个、20个地买,买了返程带回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城市吃,尝尝家乡的味道。
听陈兰芬说,有个小伙子,也不知道叫啥,每隔两天肯定会准时来买两三个烧饼,问他为啥,他说:“买给我妈吃的,我妈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但就是好这口,爱吃这个店的烧饼,每天都吃一个半个的,天天离不了。”
老两口心里打着鼓给小店开张,不图挣钱,就想着能方便街坊邻里买点干粮。“现在家家都不出门,懒得做饭了,买点烧饼吃,也能换换口味。”陈兰芳说。
开春暖和了,我们加油干
和面、揪剂子,擀面,上油酥、铺芝麻,挂炉,每个环节都用足了料。红彤彤的炉火照得两口子满面红光,个把钟头左右,伴随着黎明的第一缕阳光,两口子在新年的第一炉烧饼冒着香气出炉了。
此时,街道上开始有了三三两两的人,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戴着口罩。
“过年好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路过小店停下了脚步,“好久没吃到这口了,惦记很长时间了,先来十个。”
原来这个老大爷也是缸炉烧饼的回头客,家住得不远,今天早上出来买东西看到小店开张,甚是欢喜。他说,过年孩子们都回来了,天天在家大鱼大肉也吃腻了,正好买些烧饼换换口味。
“冬天是打烧饼的淡季,卖得少一些,不过每月俺们两口子也能赚个五千左右。”李洪利期盼着春天的到来,“开春暖和了,我们加油干,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等到了夏天,我们计划换个新三轮摩托车,再租个大点儿的店面!”
谈到夏天的计划,老两口眼里放着光。
“等换了店面,再雇一两个人,俺们也开发点新品种,比如烧饼夹鸡蛋、烧饼夹焖子、烧饼夹驴肉啥的。”
今年春节与以往的每一年都不同,原本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街道格外安静,烧饼店敞开的窗户飘出阵阵香气,偶有戴着口罩的过路人驻足,老两口忙碌的身影正诉说着“新时代属于每一位奋斗者”。
庚子鼠年,开工大吉!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