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这些地方的脱贫进展,在2017年6月的山西吕梁之行后,总书记完成了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一路走来,总书记和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着怎样的故事?脱贫攻坚战中,这些地方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三个月来,农民日报组织了14个采访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分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启“坚果之行”采访活动,去了解“脱贫攻坚”的成“果”。农民日报新媒体持续推出报道,带大家一起去看贫困群众越来越美的好日子。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8月下旬,我们来到位于乌蒙山片区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
正值青花椒成熟的时节,走进村寨,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摘花椒、晒花椒。空气中飘荡着浓浓的麻香味儿,沁人心脾。小巷里,孩子们穿来穿去,欢快地玩耍。
眼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5年前,鲁甸发生6.5级地震,震中龙头山眨眼之间沦为一片废墟。516人死亡,68人失踪,1500多人受伤,万余人失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
▲地震后的龙头山镇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2015年1月19日一大早,总书记顶着严寒、踏着冰雪,一路颠簸来到龙头山,亲自走进灾区看望大家。他殷切嘱咐当地干部:“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龙头山镇干部带着群众着手重建家园。他们承诺,龙头山镇恢复重建完成之日就是脱贫摘帽之时。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家寨过渡安置点,看望杨凤一家
谈起龙头山镇的脱贫历程,就不得不说说“花椒支书”谭德军了。
以前,当地老百姓多种植烤烟、玉米、洋芋,但龙头山镇平地稀少、水资源匮乏,传统的种植作物仅供糊口,无法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现任龙头山镇副镇长、原光明村党支部书记谭德军,十几年前就建议村民改种青花椒。可这一提议刚摆上桌面,就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种玉米、种洋芋,卖不了我们可以自己留着吃。种花椒,又不能当饭吃,卖不掉就全完了。”
村民担心卖不动,担心没销路。但其实,谭德军在前期调研时就发现,龙头山镇的山地、气候、土质都很适合花椒树的生长,产出的花椒质量上乘,并不愁卖。
然而,村民的顾虑也并非全无道理:改种花椒有三年的成熟期,土地被占用,这期间大家吃什么呢?
▲8月27日,光明村村民采摘花椒
为打消村民的疑虑,谭德军东奔西跑,费尽心思争取到了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种一亩花椒,每个家庭补贴260斤粮食,每个孩子补贴40元的教育附加费。
这下,口粮有了保障。但以前没伺弄过花椒,村民总担心自己种不好。谭德军就领着村干部带头示范改种花椒。3年挂果,他亲手摘了一袋花椒,放在一车玉米旁边,“一袋花椒20斤,60块钱一斤,能卖1200块钱。一斤玉米最高能卖一块二,这一车玉米不到1000斤,还卖不到1200块钱。”
一大车玉米抵不上一小袋花椒的故事,就这么在龙头山镇传开了。不用说,村民都开始改种花椒了。
▲8月27日,龙头山镇龙泉社区村民在晒花椒
意料之外地,花椒还催生了另一笔财富。不少村民发现,散养在花椒林里、吃花椒叶长大的土鸡,肉质更鲜嫩可口,有一股淡淡的麻香味儿,而土鸡跑过的地方花椒树长势好、虫害少,鸡的粪便为花椒树堆肥,花椒果实更饱满、麻香味儿更浓。
“椒林鸡”就这样诞生了。2016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准备大规模发展林下生态养殖。
但很快,村民又发现了问题:集中圈养在花椒林里的公鸡居然天天打架,片刻不得安宁,弱小的公鸡常被强大的公鸡摁在地上“摩擦”,惨兮兮的。
这可急坏了大家。一商议,没办法,给鸡都戴上“眼镜”吧。
▲戴上“眼镜”的公鸡终于不打架了
戴上红色塑料“眼镜”,既不影响视觉,也不影响走路平衡,就跟上了“紧箍咒”一样,公鸡们终于安静下来了。
慢慢地,青花椒深深融入了龙头山人的生活。不管做啥菜,大家都要撒点花椒,否则就“不香,没味道”。
龙头山镇位于云南东北部,毗邻的四川、重庆也都是“吃麻的主儿”。为此,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龙头山镇专门规划建设了一个花椒交易市场。每年八九月花椒收获季,四川、重庆等地的客商纷纷跑来采购,日均交易额达40余万元。很多外地客商说,吃过龙头山的花椒,其他地方的“就不是那个味儿”。
龙头山镇的花椒故事还远未说完。近年来,当地积极引导农特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领域,参与花椒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不仅开发出青花椒精油洗发水、沐浴露、足浴包等产品,还利用花椒枝设计出磨牙棒、茶杯、花瓶等工艺品。从“卖一颗花椒果”到“卖一棵花椒树”,龙头山镇的群众真正体会到了产业转型的无限魅力。
现在,光明村养殖椒林鸡6万羽,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3.8万元,其中,依靠花椒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0多户、5万元以上的有1000多户。龙头山镇青花椒面积达6.8万亩,总产值达3亿元。当地老百姓夸青花椒:“人在林间住,钱从树上来。”
▲足浴包、花瓶、茶杯等花椒衍生产品
龙头山镇干部也兑现了他们的承诺。2017年底,云南省委、省政府宣布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全面结束,意味着龙头山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圆满完成。同时,9个贫困村出列,龙头山镇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地震中,被垮塌的山体整村埋没的甘家寨在新集镇骡马口社区涅槃重生。2015年底,杨凤一家搬进了两层楼的新房子。地震中,她失去了3个孩子,最大的17岁。
搬进新家的头一件事,就是把当年总书记走进甘家寨临时安置点看望他们夫妻俩的照片,挂在一楼的客厅墙壁上。
现在,杨凤专心在家照顾女儿和小儿子的生活起居,种点花椒、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丈夫在外跑运输挣钱。
女儿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今年“六·一”还拿了书法比赛一等奖,杨凤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党和政府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以后的日子还是要靠自己奋斗!”
站在新的龙头山镇政府机关大楼前,集镇尽收眼底。一幢幢灰瓦白墙的小楼,窗格隐隐,飞檐若举,沿着柏油路与青石板的街衢奔向山河田园。
我们忍不住举起手机,将眼前的美景定格。
一场地震造成的创伤,正被时间慢慢抚平。走出贫困的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龙头山,祝愿你越来越好!
▲龙头山新集镇全景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