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五指山上茶飘香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王紫
  • 作者:操戈 邓卫哲
  • 2020-05-16 23:23:01

每年元旦前后,作为我国最南端的高山云雾茶叶产区,五指山市就有春茶上市,比国内其他产区早1至3个月。海南独特的热带海岛气候,使得茶叶生长快、采摘期长,所产的明前茶更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

近年来,五指山市政府从种苗、技术、资金上对农户予以扶持,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提高茶农采茶、制茶水平。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解决新成立合作社和贫困户在种植过程中种苗、劳动力、农资、管理技术方面的不足,实现从备地种植、苗期管护、采摘以及加工上的“一条龙”帮扶,让这一片片小茶叶成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产业。

“你看,像这样长出两叶的就可以采摘了。”5月15日一早,在五指山市大山深处的水满乡茶园里,茶农王启留一边麻利地采摘茶叶,一边向记者介绍春茶的特点。谁能想到,眼前这位专业的茶农,过去是一名建筑工人。

在五指山,像王启留这样返乡种植茶叶的农民越来越多。茶叶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五指山依托全市8500多亩茶园,通过茶企带动村民投身发展茶产业,带动大批农户稳定发展,增收致富。

“过去种茶是副业,根本没法养家糊口,不像现在每年光卖茶青就能挣个好几万元。”水满乡方龙村村民王泳苏种了22年的茶,眼看着五指山红茶卖得一年比一年俏。

这要得益于从2015年起,五指山市推动的茶叶提质增效计划。“我们数十家红茶企业达成共识抱团发展,从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多方面着手,通过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有效提高了五指山红茶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五指山市茶叶协会会长郑丽娟说,2015年底,五指山红茶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郑丽娟介绍,五指山市五指山茶叶以当地原产的海南大叶种茶叶为原料,按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的五指山绿茶和红茶,具有持嫩性久、芽叶肥壮、水浸出物丰富、耐冲泡等品质特色。其中,五指山红茶更以其“琥珀汤、奶蜜香”的汤色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水满乡椰仙公司茶园里,“上水艺品五指山椰仙茶文化教学基地”的招牌引起记者注意。“一些茶企从事茶叶生产时间较早,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政府便与企业开展合作,以‘理论课+茶园地’‘课堂讲授+车间实际操作’等方式给农户上课,让他们真正掌握技术。”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全国有4500万亩茶园,其中红茶占比仅有12%-14%,且大多是小叶种,与海南大叶种的品质相差甚远。”2019年4月16日,五指山市首个院士工作站——五指山大叶种茶科学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将从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助推五指山茶产业新发展,为整个茶叶产业链条涂上了“润滑剂”。

在陈宗懋看来,五指山是海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质微酸、土层深厚肥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出的海南大叶种堪称制作红茶的“极品”原料。

为消除农户发展茶产业后顾之忧,五指山市政府、茶企和合作社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苗,并与贫困户签订茶青回购协议,在确保达到国家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保底价收购。最高时每公斤200元,茶农平均每亩收入近5000元。

在将一捧捧茶叶销往省内外之余,“来水满品一杯茶”早已成为五指山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而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发展模式,只是该市深度挖掘农业产业与田园风光、农耕文明、民族文化内涵,将其转换成文旅产品形成乡村经济增长点的一个缩影。

“我们希望能基于独特的田园生态环境与特色农耕文明,在农业生产种植的基础上附着观光休闲功能,从而形成田园生态保护与旅游休闲互促互利的双赢局面。”在五指山市委书记宋少华看来,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让农业区变成观光区、田园变乐园,正是目前五指山践行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