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命名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该县着眼残疾人群体所急所难所盼,采取“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公立机构兜底保障、幸福大院就近照护”三种模式,把简单给钱给物的措施优化为托养和服务兜底,切实提高残疾人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率。
生活在天祝县大红沟镇大红沟乡和谐五保院里的老人们幸福合影。资料图
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点燃康复希望
位于天祝县城北新区的华锐幸福苑,明亮干净的院子里,老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跳舞、下棋、散步、聊天……春日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融融暖意。
华锐幸福苑是天祝县第一家集医养结合与残疾人托养康复为一体的公建民营社会化综合福利服务机构,2019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由老年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和康德康复医院构成,主要为政府供养对象和社会托养老人以及残疾人服务。幸福苑设有医疗康复中心、老年学堂、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爱心理发室和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设施,建筑全部按照无障碍理念设计。
“感谢现在的好政策,让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70多岁的孤寡老人任桂香来自打柴沟镇,因腰椎间盘突出瘫痪在床好几年,生活全靠镇上干部和村里邻居轮流看护。去年腊月老人住进了华锐幸福苑,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推拿、透药治疗后,老人的病情有了改善,腿也暖了,脚趾也能动了,还能在床上挪动。天祝县通过争取国投资金和彩票公益金,于2017年建成天祝县养护福利中心、华锐幸福苑两家托养机构,总投资5244万元,总建筑面积11830平方米。两家托养机构均采取政府购买、面向社会、养老助残、医养结合的运行方式,已接纳残疾人134名,其中精神、智力等重度残疾人116名,为其提供全天候照护、疾病诊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同时,2019年,天祝县以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和残疾人精准辅助器具适配为重点,为1276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开展基本康复服务,为12名残疾人适配假肢12例,为3名残疾儿童适配矫形器,为480名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具500件,为2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康复体育器材40件,23名17岁以下的残疾儿童正在各地康复机构做康复训练,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敬老院确保残疾人无后顾之忧
天祝县岔口驿敬老院是该县唯一的一家集残疾人供养、老年人托养、孤残儿童照养为一体的公办综合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目前,共有168名鳏寡孤独或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在岔口驿敬老院接受集中照护。
敬老院专门设立卫生所,配备4名专业医务人员,为供养的特困人员进行体检和医疗救治,做到小病不出院,由卫生所免费诊疗;大病转院治,由天祝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两家医院配合治疗。同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有效衔接,全额保障特困供养人员住院费用,实现公立机构兜底保障。
记者采访时正值午饭时间,护理员刘志云正在给失能老人丁开福喂饭,扶起、喂食、擦嘴,细心做完一系列熟练的照护后,刘志云开始给老人按摩腿脚。他笑着说,相处时间久了,老人什么时候该上厕所以及眼神里的意思都能掌握得十之八九,“在这里他们没有亲人,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近年来,天祝县政府依照入住人数,按城市特困人员每人每月682元、农村特困人员每人每月436元的标准,统筹拨付特困供养金;按入住人员失能程度,分300元、200元、100元三个标准,统筹拨付特困供养照护费,用于敬老院日常生活开支,同时下拨办公费等经费,保障敬老院正常运行。
在政府统筹补贴资金的基础上,敬老院还采取“以院养院弥补缺口”的方式,开辟203亩院办经济区,发展蔬菜、马铃薯、绿麦种植和牛、羊、猪养殖产业,鼓励院民参加力所能及的农牧业生产,实现托养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来自西大滩镇的周连山夫妇年过七旬,从2013年起就在岔口驿敬老院生活。“吃喝穿用、看病就医费用全由国家承担,每月还有工资拿呢。”周连山说,他们夫妻俩参与院里牛羊养殖工作,每月还能拿到院里额外发放的2000多元工资。
据了解,天祝县总人口21.46万人,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2.92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5631人,孤寡、空巢老人2144人。近年来,通过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方式,这些失能、半失能和孤寡、空巢老人基本生活均得到基本保障。
乡村幸福大院里亲如一家人
针对公办、民营托养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和部分残疾人故土难离、不愿入住集中供养机构的问题,天祝县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采取集中新建房屋或改建闲置校舍等方式,建设20座幸福大院(五保家园),托养照护本村、本乡镇鳏寡孤独老人和残疾人,积极探索“乡村幸福大院”照护模式。目前,该县幸福大院(五保家园)共入住五保户73人、残疾人31人。
据天祝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幸福大院采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补贴费用,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残协轮班日常照护,入住成员互帮互助、互相照护,乡镇卫生院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的运行方式,有效实现农村残疾人、孤寡老人的集中看护。
大红沟镇大红沟村的幸福大院里,40多岁腿脚行动不便的王科明切身感受到幸福大院的温暖和幸福。一个冬日雪天,王科明在上厕所时不小心滑倒,摔伤骨头无法动弹,幸亏被幸福大院里的邻居查兴玉及时发现,并联系乡镇干部将他送至天祝县哈溪医院医治。“这个幸福大院里住着13户、17人,大事小事互相有个照应,每一户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分子。”王科明说。
幸福大院建成后,该县协调文化部门、歌舞团、乡镇文化站、当地学校、村文艺自乐班等单位、团体,经常到大院开展互动娱乐活动。
天祝县还在两个乡镇试点“村残协”制度。村残协按照民主程序选举成立,由3人至5人组成,建立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残协主席、村妇联主席兼任村残协副主席、一名残疾人任专职委员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拨付工作经费1.2万元,经费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当增加。村残协在开展残疾人需求调查、志愿服务、政策咨询、促进就业和出生缺陷预防等工作基础上,协助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加强幸福大院管理。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