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推进三长一站工作机制 探索社区治理共治共享新路子

2020-11-20 21:35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赵新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是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的难得机遇。在这种形势下,青岛市即墨区积极推动城市管理向治理转变,印发了《即墨区关于推行“三长一站”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

  自2017年撤市划区以后,即墨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行业都爆发出了巨大的生命活力,这对社会基层治理工作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即墨区的城市管理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城市管理职能相对分散,各部门间缺乏互联互通的沟通机制,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社区居委会城市管理职能发挥不足,社区与专业部门间没有直接、有效的沟通桥梁;社会各界在社会治理领域参与度不高,社会治理在呼应社会各界需求、提高问题处置效率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新期盼,必须打破思维惯性、创新工作措施、全面发动群众,推动城市管理向治理转变。为此,即墨区推行“三长一站”的工作机制,将城市治理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整合现有网格员、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小区物业等社会资源,设立城市管理领域的路(段)长、区片长、楼院长、城管服务站。实施流程再造,打通市民、社区、街道、部门、企业之间沟通渠道,实行互通、互联、互动的管理机制,实现“事事有人干、处处有人管”,建立问题无阻反映、建议合理采纳、问题高效处置、不断完善反馈的“全周期式闭环”城市治理模式。

  社区施城市治理的基本“细胞”,通过建立城市治理服务站,社区治理的主体由原本单一的街道,拓展为街道、部门、市民、企业的共同体,问题反馈更加畅通,很多问题可以直接通过议事的方式化解的萌芽。以村庄、居委会为单位,村居主任任站长,配备专职城市管理巡管员,全区2694名网格员作为“楼院长”在城市治理服务站的架构下作为社区的手脚深入小区、楼院,倾听群众心声,改变以往出现问题层层转办的解决模式,将问题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常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阳光城、墨河嘉苑等多个社区服务体系已经成熟,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同时,市政道路是城市治理的基本脉络,环卫、园林、市政、市容秩序等各城市管理领域管理体制高效运转、相互配合是确保整个体系畅通的基本要素。  即墨区选取住建局、综合执法局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城区26条重要市政道路路长,安排35名环境卫生、5名园林绿化、20名市政设施及17名市容秩序方面专业工作人员担任段长,协调路面上1200余名名环卫工人、绿化市政养护员、综合执法队员按照责任分工做好路段内的本职工作。所有工作人员按照网格化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并通过三长一站这个平台建立起日常联系沟通的渠道,实现“经脉畅通、强筋健骨”。

  即墨区还通过市容和环境责任区责任制度吸纳更多的商户、企业、社会团体以片区长的形式均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来,而且重点将大型市场、自成管理体系的社会企业也纳入到管理体系来,成为城市治理体系的有机组织,使城市治理更有活力、功能更强,成为全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基础。

  此外,即墨区充分利用智慧化城管平台,将路段长、片区长、楼院长纳入到智慧城管平台的巡查、管理、处置系统,使“三长一站”工作机制的触角进一步深化、细化,各单元之间信息互通、沟通顺畅。三长一站工作机制实行以来,智慧化城管平台共发现相关问题3280起,相关路段长案件办结率99%。同时将传统的微信群社区管理模式升级为蓝巷APP,将信息发布、沟通交流、投诉建言、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多口归一,实现群众更方便、管理更高效的双赢局面。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