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扶贫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林草局充分发挥林草行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在一个战场同时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林草部门是如何助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林草建设投入力度。结合在全国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集中向“三区三州”地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三区三州”中央林草资金555.6亿元,加强深度贫困区域造林绿化工作。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五年来累计安排“三区三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扩大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选聘生态护林员23.8万人。二是着力推广合作造林脱贫模式。在“三区三州”重点加强合作造林模式推广,吸引贫困户参与“三区三州”地区荒山绿化、防沙治沙、公益林管护等工作,让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家乡的生态保护修复,增加收入。三是打造脱贫攻坚典型示范。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2018—2020)》,经过三年努力,方案确定的三项行动、七个方面任务已全面完成。在怒江州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31045名,在推动独龙族、普米族整族脱贫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独龙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全覆盖。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和林下经济,怒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退耕还林恢复生态之后在林下发展草果业,增加收入。经过测算,怒江贫困人口50%的收入来自于林业。
据介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扶贫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推进生态补偿扶贫。2016年,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二是推进国土绿化扶贫。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任务和资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倾斜。三是推进生态产业扶贫。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竹藤、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红、劳务等方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四是推进定点帮扶县脱贫摘帽。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贵州荔波县和独山县、广西龙胜县和罗城县4个县。目前,4个定点县已相继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