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
12月26日,中国(洛阳)沟域生态经济发展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图为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作主旨演讲。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大家上午好,首先要感谢主办方对我的邀请,来洛阳参加这次沟域生态经济发展论坛,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赞同刚才尹部长和唐园结同志对沟域经济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以及洛阳发展沟域生态经济成效的积极评价。
实事求是讲,对于沟域经济的认识,对我来讲还比较粗浅,最开始接触这个概念还是十多年前北京市搞山区开发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以后结合扶贫特色产业发展,也到了一些山区去看了一些典型。总的来讲,对沟域经济还是知之不多,认识不深。那么这一次到洛阳来参加这个活动,看了资料,听了介绍,特别是昨天下去跑了两个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研究这个问题,探索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
从洛阳的实践和探索来看,发展沟域生态经济对于脱贫攻坚,尤其是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脱贫攻坚的难点也好,发展不平衡的重点也好,都在山区,都在丘陵。实际上我们的贫困地区,贫困村一大半是处于这么一个区域,前些年随着脱贫攻坚的展开,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那是点状的,因为脱贫攻坚的基本策略就是精准,对着人去,对着村去,但是区域性的考虑还不够。要稳定脱贫,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进而和乡村振兴衔接,你就必须整流域、沟域地统筹谋划,才能打牢发展基础。
同时,沟域经济的发展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山区面广量大,如果农村的现代化缺少了这个区域,那是不全面的,不充分的。要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是非常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所以我认为洛阳的沟域生态经济发展是一个大手笔,也是一个大战略。当然,今天来认识这个沟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和过去我们讲的山区发展、丘陵的开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昨天的调研,和我过去对山区开发的一些印象来讲,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今天我们讲沟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定要把它自觉融入到国家区域开发的大战略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目标中去统筹考虑和科学规划,这样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昨天在孟津和新安看了四个点,我觉得他们的实践对讨论这个问题,对其他地方的同志借鉴洛阳的做法有参考价值。给我印象深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就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请大家注意,洛阳的提法是沟域生态经济发展,点睛之笔和要害就在生态两个字。应该说山区的生态是它的底色,也是发展的本钱,就是要处理好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个关系。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深刻的教训,过去搞沟域开发到处挖矿、打石头、开荒地,弄的面目全非,至今还不可收拾。所以,现在来讨论沟域的生态经济发展,首先要以生态为前提,先要把这个底线和边界划清楚,划不清楚就不要动。同时要有具体的动作。
1、要把绿化搞好。2、要防止水土流失。这是沟域里面最大的问题,尤其是长江、黄河保护区范围内,搞沟域开发不能把这个事情搞坏了。3、村庄的环境整治要继续抓。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粪污处理问题等等。这些具体工作做好了,开发就有基础了。
第二,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沟域是一种特定的地形地貌和地理单元,少的涉及几个村,多的十几个村。这个域是一个区域的概念,要搞好生态发展首先要把规划搞好,要把产业的布局搞清楚。我了解洛阳在沟域发展上分了类,而且分步实施,有了这个整体的规划,开发就有基础,这样就可以避免打乱仗,发挥出整体效应。
现在看来,规划中有几个问题是要注意的:
问题1:规划和规划的衔接。当前,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各地都在谋划“十四五”规划,我们现在做的沟域发展产业带的规划,应该纳入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也要纳入到整个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的规划中去。在这些规划原则的指导下来完善规划,就是布局和项目的安排要和其它规划衔接起来,也要和我们用地的规划,建设的规划结合起来,不要搞成几张皮。
问题2:要防止雷同。大的原则市里已经提了,一沟一产业,这是总的思路。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去搞开发和发展,防止简单的重复和产业的同质化,比如说一些园区特别是咱们乡村旅游线路的布局和景点的安排,民宿点的安排, 这就要进行设计。这条沟和那条沟有什么差异,这条线和那条线怎么连接,要做出安排,避免重复。
问题3:要始终如一。就是一个规划制定了,你就咬着劲干,如果能够坚持到5年,我觉得这个规划的实现就是可期的。
第三,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最后的发展还是要落实到经济发展上,山区的发展有后发优势,有独特的自然、气候、人文等诸多的特色和优势条件,很好地利用这些来发展产业,对于推动沟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么,现在看来根据沟域的特征和特点:
第一个,就是特色的林果业、中药材等产业。这些种植产品非常适合沟域的地理和环境条件。昨天看的一个沟是以草莓为主的,一条沟是以大樱桃为主的,就是利用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所以才会产出高品质有特色的市场需要的产品。选择产业一定要根据自然和经济规律。
第二个,绿色健康的养殖业。山区、丘陵区、沟区有天然屏障,发展规模化的养殖也好,发展利用山场搞散养也好,都有它的优势,所以在沟域发展特色的养殖业是有前景的。
第三个,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古民居、民宿,把乡村旅游搞起来,当然这个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一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要讲品质、品位、品牌,离开了这一点很难走下去,从一开始就得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我到的几个点调研,经常问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品牌讲什么,有没有标准,如果你做出有特色高品质的产品,你的发展就有可靠的保证。这也是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求的,特色产业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来选择。
第四个,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山区的发展,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难走下去,尤其是发展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看山区仍然是短板和弱项。现在的问题不是简单有没有的问题,有没有的问题前期建设中,在脱贫攻坚中基本解决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要提档升级。
现在明显的有3个方面的弱项要补齐:
1、交通。村村通是通了,但是道路的等级不够,尤其是搞乡村旅游,很多村道路的水平很难承载大量的游客,也很不方便。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能带动一整条乡村旅游的精品线,线路要延伸,延伸到产业基地去。过去主要是以方便农民进出,路只建到了自然村和行政村口,现在有必要建到产业基地。
2、通讯网络。今后很多的特色农产品需要通过电商这种形式来推销、营销,市民到乡村去很多也是通过网上来实现对接的,城里5G已经逐步在展开,所以,新基建不仅是城市的问题、工业的问题,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的新基建问题。因此,沟域生态经济的发展要结合乡村建设行动,把这些短板补齐。
3、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一个沟一个经济带,大多数的农产品,如果没有冷链物流设施品质就很难保证,这是一个短板。有的是需要企业来运作和建设的,有的是要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好这个产业链的问题。
第五个,要以政策扶持为保证。山区生态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同时发力,培育主体尤其是要注重选择返乡创业的带头人。对于河南来讲包括山区来讲,这是最有潜力的一个潜在资源。因为30多年,山里的人是一直在往外走的,怎么样通过乡村振兴把这些人才引回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建立起产业的支撑和纽带。这需要深化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和人才制度的改革,比如说搞设施建设就涉及到用地的问题,要搞民宿就涉及到宅基地的问题等等。
我想,既然扶贫都给了一些特殊政策,能不能在沟域开发上也搞一些试验,就几个问题开展探索,封闭运行。我觉得在先行示范区里,可以考虑把改革的内容和创新的内容也放进去,不仅仅单纯的是建设问题,也把改革的问题放进去。比如说,昨天我们看到租房子的问题,怎么样创新更多的模式,让老百姓能选择,让老百姓能参与,这需要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我觉得沟域的发展关系着巩固脱贫成果,关系着山区振兴,应该把沟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优先事项倾斜安排,连续不断地抓下去。
总之,我觉得沟域生态经济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山区、丘陵地区特殊的经济类型,山区的开发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洛阳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来落实,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来。总之,这次来学习不虚此行,在这里感谢洛阳的同志,谢谢。
(内容来源: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