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 ——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市长邹文辉

2021-03-10 15:54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陈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种粮农民补贴,稳定生猪生产,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令人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市长邹文辉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常德各项工作全面丰收,在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表扬激励中获奖项目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并蝉联全省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一类地区第一名。

邹文辉介绍,常德市9个县(市、区)有7个是国家级产粮大县,耕地面积和质量、粮食面积和产量等一直位居湖南省第一,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称为“洞庭鱼米之乡”。

近年来,常德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住了耕地红线、抓好了粮食生产,就是抓好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邹文辉表示,为此,常德市做到了“五个只增不降”。一是耕地数量和质量只增不降。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建成高标准农田441万亩,耕地质量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降。去年粮食播种面积882.87万亩、总产量372.38万吨,同比增加46.65万亩、13.98万吨,今年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三是粮食品质只增不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常德香米”高档优质稻面积达286万亩。四是种粮效益只增不降。流转耕地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5.89%,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5%,拥有省级以上粮食加工企业37家,打造了“金健米业”“精为天”“洞庭春米”等一批知名品牌。五是粮食生产财政投入只增不降。今年市、县两级共落实早稻生产配套资金1.02亿元,其中集中育秧资金近5000万元,从今年开始市本级又设立粮食专项奖励资金200万元,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补贴大户购买机抛设备,且政策3年不变。

邹文辉认为,导致目前农民和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种粮比较效益较低、补贴政策有待优化、农田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对此,邹文辉建议,一是精准补贴种粮主体。在持续提高补贴总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补贴结构,向种粮大户、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等规模主体倾斜,充分调动各方生产、加工粮食的积极性。二是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标准。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补贴标准提高至3000元/亩左右。三是布局实施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量作用重大,比如国家实施的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第一期),使常德市增加优质耕地7万多亩,新增粮食产能约1.5万吨。建议国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布局实施力度,加快实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第二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