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农工党保定市委会主委杨伟坤接受采访时表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以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依托。只有产业兴,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三农”发展提供支撑;只有抓住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才能跑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为更好地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杨伟坤建议:
一是科学编制各级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规划。在乡村产业规划编制过程中,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为基本,在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科学合理谋划各地产业布局,既立足当地农业特点,又要有“跳出农业看农村”的发展眼光,既突出当地特色,又要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强化农村公共产品体系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建立城乡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三是以科技赋能引领现代乡村产业。要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机制;要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四是优化财政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国家层面,各部委要持续加强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省级政府可结合省情设立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各级地方政府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
五是提升金融服务乡村产业的能力。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改进农业信贷担保机制,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鼓励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探索“保险+期货”产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刚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