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共产党让我获得了新生。”回忆往事,86岁的王保山神情激动,“把我从苦海中拉出来,又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王保山是云南省陆良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退休干部,从1956年入党至今,已有65年党龄了。
“共产党培养了我”
1935年8月,王保山出生在陆良县一个贫苦家庭。1948年,因家中贫穷,他辍学回家给地主当长工。
“一家9口人住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矮房子里,用的是稻草枕、垫的是稻草席、盖的是棕蓑衣,冬天冻得脚开裂,夏天蚊虫叮咬难以入睡。”王保山说,那时,只盼能吃得饱穿得暖。
新中国成立后,王保山重新上学学习知识。1954年5月,王保山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开始接触并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1955年12月,参军,成为炮兵部队中的一名计算兵。一年后,因表现优异,他被晋升为上等兵,又被评为军事训练积极分子,还获得了“步枪优秀射手”称号。
1956年9月,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和党章规定后,王保山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年12月31日,王保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非常激动。”王保山回忆说,“共产党培养了我,让我从稚嫩懵懂的寒门学子蜕变成为一名马列主义的坚定追随者。”
入党后,王保山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计算兵必须准确快速计算出射击的距离、方向和高低,细微误差都会影响射击准确率,速度慢了则可能会让敌人占得先机。所以,每次专业学习我都细心听讲,苦练射击技术,那段时间肩膀都练肿了。”王保山介绍说,自己是党员,就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益于勤学苦练,王保山多次获得计算兵技术能手称号。1958年1月,他调任营部计算班班长,并被选举为党小组组长。
“终身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1960年2月,王保山退伍返乡,先后任当地公社团委书记、党委委员等。
从事党的工作后,王保山每周召开一次党的小组会,汇报一周的学习情况,组织开展党内各项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帮助群众发展生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王保山说,“在党的培养下,我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够保质保量率先完成任务。”
当时,陆良县新庄大队森林破坏严重,上级党组织决定派王保山去处理。王保山挑着大米、油、炊具等来到新庄大队,当晚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那段时间,他白天排查情况,晚上入户做工作、宣传政策。经过180天耐心细致的工作,他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980年1月,王保山任召夸镇党委书记。
“烤烟是烟农致富、财政收入的支柱。”王保山回忆说,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镇党委提出,全力抓好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以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实现全镇烤烟产量增加、税收增加,带动经济迅速发展。
财税增加后,王保山组织建设了中学教学楼、政府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新集市,治理了村里的臭水沟,修好了通往学校的道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985年1月,王保山任陆良县烟草公司党总支书记、县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烟草公司成立时招收的新职工都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来的。为做好烤烟生产收购工作,王保山组织成立职工学校,开展政治学习和生产收购业务培训;在烟叶站点开展“以站建家”活动,绿化美化烟叶站点。1993年,陆良县烟草公司党总支被云南省烟草公司党组授予“先进党总支”称号。
1985年,通过狠抓组织管理和科技兴烟措施,陆良县中上等烟的比例大幅提升。第二年,陆良县成功挤进全省烤烟生产先进县行列。自此,陆良县的烤烟种植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93年10月,王保山退休。闲不住的他经常阅读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学习体会。如今,他已摘录了170多万字的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剪贴专辑4大本222页,各类文章1586份。
“我会继续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终身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王保山说,过去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党的培养教育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与支持,现在赶上了新时代,更要珍惜,坚守信仰,笃定前行。
作者:王炳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