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品牌·区域 详情
第六届小麦文化节在陕西杨凌举办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兰宇
  • 作者:肖力伟
  • 2021-06-07 09:34:02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6月5日,由陕西杨凌小麦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小麦文化节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的王上村拉开维幕。

活动现场,大屏幕上播放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院士对本届小麦文化节的亲切寄语;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局一级调研员肖永贤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志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黄峻榕、杨凌小麦文化节策划人王天玉启动开幕式。

“我们选育的小麦品种产量高、抗倒伏,有意向的朋友们可以选种”“我们的小麦品种已经在很多地方推广、穗大抗病效果好”……小麦育种专家们如数家珍,从产量、田间表现等方面,向参会群众推介了西农100、西农836、西农920、西农921、稷麦8号等6个小麦品种。

黄璞、白艳玲老师带来的诗朗诵《情系大地、爱我中华》,讲述了从赵洪璋院士到李振声院士、再到一位位在杨凌奋斗的小麦专家,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装满我们自己的粮食”做出的努力; 杨凌千林世纪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梳着小辫儿扭三扭,表演了自创舞蹈《小辫儿甩三甩》,欢欢喜喜庆丰收。

当前,杨凌正在加速建设上合农业基地。在本届小麦文化节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孔昊也和几位同学前来参与小麦收割过程,感受小麦文化和杨凌的种业发展。“没有农民辛勤的劳作,就没有我们餐桌上的米和面,今天我和同学们参加了割麦、捆麦、运麦等小麦收获过程,感受到了浓厚的小麦文化氛围,感觉很累也很有意义。”孔昊说。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小麦文化节中,小麦文化节策划人王天玉想起了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记得是在2015年,我带着四岁的儿子回老家,儿子拔了一株麦苗告诉我,爸爸这个韭菜怎么这么难吃,这对我触动很大,我爸爸是农民,我也是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我儿子竟然不认识小麦,这让我萌生了向更多人宣传小麦文化、农业知识的想法。在示范区领导的关心、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小麦文化节每年芒种举办。”

小麦文化节举办以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作物生理学和作物栽培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叶纪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本刚等嘉宾曾先后现场出席活动;系列活动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关注报道;《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省级媒体以及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对系列活动给予了大量宣传。

据了解,本届小麦文化节以“传承农耕文化,打造种业硅谷,献礼建党百年”为主题,活动将持续到6月底,先后举办麦田音乐会、小麦产业发展论坛、面食文化展演、麦田电影、短视频大赛等多项活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肖力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