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边上忆党恩

2021-06-23 09:47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侯馨远

那年7月,华北地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大雨如倾如倒,沟渠爆满、河水漫溢,海河流域全线告急。

  20日下午,凄厉的紧急集合号突然在营房里响起。哨音未落,连长、指导员已大步走到队伍面前。指导员首先开场:“同志们,连日暴雨,海河已临近警戒水位。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卫我们的第二故乡,应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上级决定成立防汛突击队,即刻奔赴海河沿线。”连长紧接着下达任务:“营部命令,我连出动干部战士48名。下面宣读人员名单,名单上的同志半个小时后楼下集合。”

  直到名单宣布完,我都没有听到自己名字。部队一解散,我心急火燎地追着连长指导员问:“连长,指导员,名单上怎么没有我呢?”指导员边走边说:“得留几名骨干看守营房。留下的人作为预备队,随时都有可能拉上去。”我抢到他们前面:“指导员,我不参加预备队,我现在就跟你们走。”连长大眼一瞪:“反了你了,敢违抗命令!”我央求:“连长,您带着我保证不后悔,我比他们有优势。”“哦——”指导员觉得好奇,“说说看。”“名单中有不少东北兵,东北兵都是旱鸭子。”时间紧迫,我无暇措辞,“而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不但会水,入伍前还当过护堤员。带上我,用处肯定比他们大。”这话在理,也是实情,指导员看向连长。“真的?”连长二话不说,果断挥挥手,“好!如果不是你说的这样,回来我关你禁闭。”

  夜色降临,雨越下越大。一丈多宽的河堤上,煞白的汽车灯、手电光凌空飞舞。灯光下,往日温顺的海河水,吐着白沫,打着旋儿,野马般奔腾。

  汛情就是战情,团部下达紧急命令:午夜之前,河埂必须加高一米。官兵们跳下车,立马投入战斗。一只只白色编织袋、一张张坚毅的脸庞、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在灯光下川流不息。此时,没有干部战士之分,每个人都是上足发条的机器;此刻,没有雷声雨声,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在耳边回荡。市领导来了,附近村民来了,他们被火热的场面感染,一个接一个加入运送土袋的队伍。

  深夜十一点钟,最后一袋泥土吧嗒落地。同时落地的,是我们疲惫瘫软的身体。数十名干部战士,瘫倒在泥泞中,任凭雨水冲刷,一动不动。炊事班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大家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

  随后几天,暴雨仍在继续。海河水势越来越猛,袋装泥土墙越来越厚,越来越高。水急浪大,河堤随时有垮塌的危险。连里组织6支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大堤进行巡查。

  我们连负责的河堤段,有一个弧度不大的弯。河水流经弯道,哗啦呼啦,不停拍打着水泥河埂。尽管这段河埂比别处宽厚,我却下意识地把它当作重点巡查。一天深夜,我巡逻到河堤下,手电光掠过,觉得哪儿不对劲。仔细看,河堤半腰上流淌的雨水,有一小股似乎比其他地方浑浊。白天人来人往,泥浆四溅、污水横流不稀奇,晚上只有我们几个巡逻战士,哪来浑浊的水流?莫非,大堤被河水冲出罅缝,河水从缝隙钻了出来?我惊出一身冷汗。

  听到消息,团部、营部,以及地方领导火速赶来。大家众口一词,河堤肯定出现了漏洞。千里大堤溃于蚁穴,漏洞必须修补,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我和一个湖北籍老班长,身系背包带迅速潜入水中。20分钟后,老班长终于在水下两米处摸到一个鸡蛋大的窟窿。窟窿隐藏在两块石头之间,表面水泥层已经脱落。土块、石块、水泥块,我和老班长轮番上阵。经过近二十分钟封堵,浑浊的细流不见了,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连长兴高采烈,咚,给我一拳,“你小子,果真没让我失望。”

  8月1日,建军节,全团圆满完成防汛任务,顺利返回驻地。两天后,全团召开表彰大会,授予我和湖北籍老班长团嘉奖各一次。同时,我的入党申请得到连支部正式批准。

  一路走来,海河防汛的日子,无数次在我脑海里浮现。感谢海河,她不但滋养了我的生命,还淬炼了我的思想和灵魂;感谢党,他带领我们建设小康,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与富强。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