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富:建设新型中荷绿色合作关系 

2021-07-13 10:17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陈艺娇

武田富.JPG

7月13日,“智慧助力农业创新 绿色引领产业未来”农业主题论坛在贵阳召开。图为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武田富做专题演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武田富: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论坛,今天这个论坛其实正值一个重要的时机,因为2012年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攻坚之年,很快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英国举办,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将要在昆明举办,包括本次的贵阳生态国际论坛,都告诉我们说,必须一定要去紧密合作,达成成果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我们气候变化对我们带来的影响。

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庄重承诺,中国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且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荷兰和中国其实在很多领域是携手合作,并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可以让农业实现更永续的发展,提高食品品质,而且我们也在水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合作方面有所建树。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中荷的农业领域是面临着相似的机遇和挑战的。比如说我们用相对有限的耕地,来养活我们的人民,而且应对气候变化。在荷兰更是如此,荷兰有一半的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而且全球食品工业占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荷兰其实也支持欧盟的新绿色协定,这个新的欧盟绿色协议希望能够到2030年将农药使用量减少50%,肥料损失减少50%,并且改善水的质量。

女士们,先生们,接下来请允许我能够更详细的向诸位介绍一下荷兰的一些政策,2018年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部长就发表了荷兰愿景,也就是农业自然和食物价值的相连性。其中关注如何能够降低现在农业生产对于地球所带来的压力,能够影响消费者的一些行为。而且我们也通过关注多种粮食和食品消耗的一个方式,尽可能来打造未来的农业模式。我们也关注降低农业原料的使用,降低成本,而且我们要关注循环式的一个农业模式,也要去采取生态经济性的农业生产模式,最终这些都会造福我们全社会。比如说循环式的农业模式,对于畜牧养殖者、农作物种植者、以及供应链都要参与其中。尤其食品行业的供应链,能够在企业和地方层面上,建立起合作,并且实现跨国境合作,这个领域可以满足国际化的需求。

可循环性,可持续性对于地球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农业的能力和韧性。荷兰现在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是由我们的机构和企业来助推的,所以我们有很多经验分享,现在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得以推展,在生猪、奶业、花卉种植上面得到了一些推广。(荷兰)现在和中国已经有很多的合作,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一些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非常大的一个产业,荷兰生猪科研技术培训中心。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希望以更可持续以及健康的方式养殖。我们有14个荷兰的公司与科研机构组成了一个联盟,能够希望负责任的建立我们的养殖中心,并且将经验扩展到中国。我们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建立了研发创新与培训中心,在河北的安平,我们使用了最新的例子。

第二个案例,是奶业。2013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和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加入了我们的合作。这样一个奶业发展的目标,可以提高中国奶业全产业链的生产安全及质量,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增加产量。比如说新处理技术,能够很好降低循环的成本,并且减少奶牛感染肺炎。我们可以替代传统的农药,利用天然生物防止病虫害。使用了最新的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水资源与土地资源。荷兰欢迎中方的努力,建立一个更好更环保的农业系统,更加高效的促进水资源与土地质量的保护。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总结一下,荷兰希望在昆明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上,尽快恢复谈判,实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于这个公约,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绿色金融的流通,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更好的加强我们的适应和复原力。我们希望新的框架,能够更好的促进可持续的全球贸易,并且包含多项领域,除了价格、食品、安全,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我结束演讲之前,我想再次强调,我们非常欢迎共同合作建立新的中荷绿色伙伴关系,应对我们共同的挑战,感谢您的聆听。

(内容整理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