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两会现场 详情
两会代表委员中的“全国十佳农民”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钟欣 刘杰 刘云
  • 2022-03-08 14:12:45

他们从希望的田野走来,带着春天泥土的芬芳;他们是新时代农民的代表,在全国两会上传递三农声音,带来基层期盼。近日,记者追随三位“全国十佳农民”的脚步,记录他们在两会上为三农建言献策的履职担当。

杨莉代表:

关注生态保护 为“湖”建言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度“全国十佳农民”、湖南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15年,每年她都会提出与洞庭湖相关的建议。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后,洞庭湖畔的生态保护和渔民安置问题成了杨莉的关注重点。

“2021年,我提出在高标准农田‘新基建’中重视提质‘一丘一凼’农民传统习惯的建议,有关部门很重视,在答复中表示会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督促地方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时尊重农民意愿等等。”杨莉自豪地说。“一丘一凼”是洞庭湖畔农民多年以来的传统耕作习惯,即在自己耕种的稻田一角设置一个有机肥凼,用于改良土壤、预防病虫害、为稻谷生长提供养分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还要我去北京做一场直播,讲讲‘一丘一凼’和洞庭湖生态保护的工作。”

今年,杨莉准备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十年禁渔中上岸渔民帮扶解困的建议。“既要让上岸渔民安居,还要让渔民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在岸上发家致富。”杨莉说。

自2008年起,杨莉连续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她带领农民成立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至今合作社已带动3086户农民入社,推广栀子种植面积20多万亩。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金洲村村委会副主任,杨莉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操心事”越来越多。今年,她将重点提出全面发展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数智化及人文化“六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十几年,我关注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了。”杨莉表示,“现在我们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个全方位的工作,不能只关注一个点或一个面。所以今年我做了很多调研,花了一番工夫提出这‘六化’,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大家一起走致富的路。”

俞学文代表:

建言三农 推动三农事业发展

有序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大力支持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严防形式主义避免公共资源铺张浪费……同往年一样,今年两会,俞学文又认真准备了十几条建议。

“这些建议是我这一年来的新观察、新思考、新研究,涉及民生、三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多方面内容。”俞学文介绍道。

今年53岁的俞学文是2021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也是浙江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的村委会主任、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早些年,他喂过猪,养过鱼,开过拖拉机,还经营过一家猪饲料店。为更好地发展,26岁的他到北京闯荡,从卖茉莉花茶、推销茶叶罐起家,成为致富带头人。如今,他的公司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建立了茶园6万余亩,推动茶叶数字化加工,带动10万农民以茶增收。

“正是因为从农村走出来,我知道农民的艰辛和不易,所以这些年提的建议也大多跟三农有关。”俞学文说。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常年奔走基层。在一次走访中,俞学文看到农村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缺少陪伴,导致沉迷于网络,于是领衔提交了“关于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议案。

“成为人大代表是一份荣誉更是责任,履职这些年,我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建议、议案得到落实,并实实在在地推动三农事业的发展。”十四年来,他先后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等三农议案22份、建议174份。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让俞学文兴奋不已,同时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共同富裕,短板在三农。只要能造福三农,我就敢直言。”俞学文说。

余留芬委员:

在参政议政中成长

“今年两会,我依旧是聚焦乡村振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涉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础人才队伍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办幼儿园教学点六方面内容。”作为从边远山区基层农村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2017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始终关注乡村振兴领域,而产业和人才则是她每年必提的内容。

余留芬在调研时发现,贵州一些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趋于同质化,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带动,产品缺少销路。比如刺梨,营养价值极高,有“维C之王”的美誉,因此贵州将其作为脱贫产业进行大面积种植。但由于刺梨系列产品主打市场以贵州为主,在其他地区知名度不高,导致销量不佳。针对这一问题,余留芬形成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提案,从品牌建设、发展模式、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四方面给予建议。

对于产业和人才,余留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2001年,她担任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带领村民们办砖厂、搞养殖,建设生态农庄、火腿加工厂、酒厂。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余留芬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脱贫工作时,还特别提及岩博酒业生产的“人民小酒”,一时间,新闻媒体广泛关注,使之迅速走红。

2018年担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后,余留芬陆续在全国两会上做过相关提案,比如基层如何留住人才、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除此之外,她还关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处理等问题。很多提案都被采纳,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尤其让余留芬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全会首场委员通道上,她提出边远山区网络覆盖率低、网速慢等问题,身旁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立马回复:“会在县城、乡镇和农村广覆盖。”第二天,中国联通的工作人员就到岩博村安上5G信号塔,岩博村也因此成了整个贵州省第一个通5G网络的乡村。

目前,在余留芬的带领下,岩博村已经从一个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1/3的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6万元的小康村。村里的头部产业——岩博酒业销售额实现了2017年9600万元、2018年2.5亿元、2019年3.86亿元、2020年4.05亿元到2021年5亿元的“五连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钟欣 刘杰 见习记者 刘云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