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曲韵悠长唱出百年传承 指尖弹拨奏响美好人生
——记新疆迷糊戏艺人狄光照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倪杨金子
  • 作者:李道忠 王琦亚
  • 2022-07-13 14:13:01

一弹一唱,唱出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高一低,哼出文化的源远流长。7月6日,记者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见到了新疆迷糊戏艺人狄光照,亲身领略了迷糊戏这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

一把三弦,一对铃铛,作为新疆迷糊戏第五代传人狄光照,从乡间到舞台,这几步他用了几十年。1828年,狄光照的先祖从老家甘肃镇潘县(现民勤县)穿过河西走廊,一路向西,进入新疆。他们哼唱着家乡的迷糊戏,日行夜宿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梦幻家园,也就是今天的芳草湖农场。

迷糊又称“迷胡”“眉户”等,广泛流传于陕西、山西等地。经过几代人的传唱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如今兵团眉户(迷糊戏)独有的特点。2008年,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申报的眉户(迷糊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小我就喜欢唱戏,看父亲在台上唱,我也跟着激动起来,自己在台下跟着哼。回到家,我一直缠着父亲让他教我唱戏。”狄光照回忆起当年的事情,神情很是激动,眼圈开始微微泛红。

镜头前,狄光照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迷糊戏的发展过程,讲述当年在兵团舞台上演唱的日子,熟练地介绍了自己改写的很多曲子。这份熟练,源于狄光照近40年来对迷糊戏传承事业的坚守。

“迷糊戏是我们当地特色鲜明的戏曲剧种,曲调丰富,流传区域广,在我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当谈及他是如何理解迷糊戏时,狄光照这样跟记者说道。

据介绍,迷糊戏是在民歌连唱的基础上由地摊说唱逐渐过渡到舞台演出的,它主要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仍保留地摊演唱的曲艺形式,唱本多系折子戏,一唱到底,很少说白;另一种采用舞台演出形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的选用比较自由。眉户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深受新疆人民喜爱的一个戏曲剧种,在当地称为“迷糊戏”,主要流传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五家渠、芳草湖、新湖、奇台垦区等地。

狄家几代人将延续香火和传承迷糊戏视为同等重要,以师承先贤、口口相传的形式在家族内部代代传承。传统剧目有数百本,如《张亮卖布》《刘全进瓜》《梅降雪》等等。

“我们在演唱迷糊戏的过程中,既保留其原有的曲调、旋律,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一些新疆特色文化、艺术等等,让迷糊戏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狄光照说道。

迷糊戏在流变过程中吸收了新疆曲子戏、秦腔等剧种的一些艺术因素,形成自己独具的特点。其唱腔具有浓厚的乡土韵味,演唱时以三弦、二胡、笛子、梆子、碰铃、竹板等乐器伴奏。

“跟着父亲的戏班子走村串乡的过程,我慢慢也学会了怎么改词,怎么唱的让观众喜闻乐见,17岁那年我就已经是咱们芳草湖迷糊戏班的台柱子了。”狄光照自豪地说道。

2007年父亲去世后,祖先留下的那把三弦交到了狄光照手中。从此,传承迷糊戏的使命交到了他手中。无论是乡间的农家院落里,还是连队的田间地头旁,狄光照一有空就抱起三弦日日弹,日日唱。那浸透着几辈人心血的迷糊戏,在他的痴迷里继续发扬光大。

作者:王琦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