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范海:乡村工匠的“根雕追梦记”

2022-10-08 21:50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倪杨金子

雄鹰展翅、龙凤呈祥、富贵牡丹、弥勒开怀……一件件根雕构思巧妙、天衣无缝、刀工精湛。这些根雕,出自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石柱村胡范海之手。50岁的他,是首批衢州乡村工匠大师的荣誉获得者,穿着带污渍的工作T恤,头发花白茂密,不自觉地挥动粗壮的手臂,对自己的作品如数家珍。

胡范海指着家门外不远处的一根石柱说,石柱村因两根石柱而成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古道古樟古亭,古祠堂内梁柱上的木雕栩栩如生,整个牛腿技艺精湛,令人叹绝。“如果说艺术熏陶,山水自然可为师,祖宗留下来的雕画都是临摹对象。”

从六七岁开始,胡范海就痴迷于绘画,香烟盒、农家年画、挂历人物,都是临摹学习的榜样。十一二岁时,他就将自己画的《西游记》《水浒传》人物,贴满家里的墙壁。34岁,胡范海结束在外打工生涯,回到老家,下决心学木雕、根雕,到处拜师学艺。开化以徐谷青为代表的根雕技艺圈,让他有了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没有原材料,胡范海就和妻子到山上、田边、溪旁挖树根,每到一处,看到树根就两眼放光,找树根、搬树根、刨树根、扛树根……每天,他的身上,总是沾满了泥土。树根扛回来,要去皮、清污,砍去乱须。胡范海每天在树根中忙活,晾晒、阴干、铲土、浸水、剥皮……几乎没闲着过。

手艺刚起步时,胡范海晚上在家里干活,白天拿着成品到国道边摆卖。有时一个星期卖不出一件,他就这样反复接受市场、客户的考验,2016年终于在石川村公路边租了间民房,将开化范海根雕工作室开张起来,随着自己工艺不断精进,根雕价格实惠,生意兴隆了许多。

“根雕是个苦力活,又脏又累!”胡范海嘴上这么说,行动上却痴心不改。赚来的钱,要么添置加工设备,要么,看中一块树根,就花七八万元拉回来。现在,家里房前屋后全是奇石、树根。胡范海多年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背唐诗,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可触景生情,随时投入创作。目前,他准备考二级建造师,每天早上6点起床学建筑学,然后对着山树石块画一幅素描,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2017年以来,胡范海每年代表开化县参加义乌森博会的木(竹)雕比赛,设计制作的根雕作品多次获得金奖、银奖、铜奖。面对一大沓证书,他却显得很淡然,深有感悟道:“绘画是加法,根雕是减法,体会到作品‘脱壳而出’的过程,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对于乡村工匠如何融入乡村建设,胡范海说:“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成气候,自己有手艺,家里堆放有1000多方的奇石,如果有场地和窗口,可以展示互动,让孩子也来学习技艺,乡村因艺术会更有吸引力!”

作者:赵芳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